暑假,您送孩子培训否?
暑期将至,如何“安置”孩子,成了眼下甬上不少家长亟欲解决的“课题”。 是参加培训?是结伴出游?是送到乡下父母家?还是另觅他途?……各种方案在家长心中已被“权衡”了许久。权衡的结果近日揭晓,那就是很多家长还是选择了“培训”。
不过,经一番采访后,记者发现个中暗涌着细微变化,这变化中折射着家长们的微妙心态。
情景一:
庄先生4年前成功“晋升”为爸爸。转眼间女儿已上了幼儿园小班。
“别看孩子小,女儿的不少同龄人已经开始‘培优’。美术、舞蹈、英语,一个不落。”还想着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的庄先生有点坐不住了。
“虽然一直想秉持‘不给孩子任何压力’,希望她健康快乐的成长。但一想到未来竞争,就不知道这样的坚持会不会失了意义,最终耽误了孩子。”庄先生坦言,由于扛不住这种焦虑,他还是趁假期给女儿报了个兴趣班。不过,为了平衡内心矛盾,庄先生为女儿选择了在他看来至少“很好玩”的创意美工。
既觉得应该让孩子好好放松、又担忧孩子“不加餐”会被比下去的矛盾心态,在家有上学娃的家长群中更为普遍。
儿子上小学五年级的刘先生给孩子报了英语和写作班,他说孩子有抵触情绪,“不愿意去,想去旅游。”刘先生说,“说心里话,我也赞同让孩子出去玩,但一想下学期就要升学了,孩子的成绩在班里只算中上,不努力怕上不了好的初中。而且孩子的同学不是上培训班就是请家教,我怕过一个暑假更赶不上了,于是还是报了两个班。说真的,挺心疼孩子的,但总不能因为心疼而‘任其自然’吧。”
“哪个家长在还没有挖掘孩子潜力之前,就甘愿承认自家孩子‘普通’。”
听了很多“学乐器娃”的苦与“陪学父母”的累,家住常青藤小区的陈女士还是下了决心、义无返顾让女儿学琴。
“女孩家,懂点乐器总是好的。如果她不喜欢,我宁可让孩子一个一个试过来。总有一个能激发她潜在兴趣的啊!”在陈女士看来,孩子的天分就是需要父母通过各类尝试去发掘。“有的时候,不能完全依照孩子的意志,那可能会害了她!”
陈女士很羡慕朋友的一个孩子。“我朋友的孩子就是当初‘试’出来的,我朋友原本想带着他去学古筝,不料古筝班人满,正好小提琴班还有名额,于是报了个小提琴,现在你猜他孩子什么水平?——区少儿乐团小提琴首席啊!连新加坡都去了啊!”
“试了才会知道,虽然很有可能失败,甚至引起孩子逆反和厌倦,但不试,那会是永远的遗憾。”陈女士说得很直白。
旁白:谁减压谁吃亏?
现在的父母望子成龙之心都很迫切,培训正向低龄化发展。以前,主持人培训一般都针对小学中高段年级的孩子,现在,为适应社会需求,已面向幼儿园孩子招生,并扩大培训内涵,进行语言训练、童谣表演等。
不仅如此,孩子学什么,什么年龄段学什么,甬上家长心里都有小九九。虽然这些年,类似乒乓、航模、魔术、轮滑等非学科类的培训人数逐年增长。但作文、数学、英语、科学、思维训练等依然是大头。衔接班、提高班也是班班满额。
“现在竞争这么激烈,谁减压谁吃亏。”家长都这么说。
不过,曾有这样一句话,意味深长。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那剩下的是什么呢?那就是烙在一个人身上永远也忘不了丢不掉的东西。那就是积淀于一个人性格、气质、处世方式与行为习惯中的那些东西。
为人父母者,在陷入对于竞争的集体焦虑时,在对自己原本坚守的教育原则摇摆不定时,不妨想想,现在的“坚持”与“放弃”最终能给孩子“留下”什么。
情景二:
在广告公司上班的徐先生,为孩子的暑期“安置”问题头疼不已。
让他一个人待在家里面对电视电脑?不行,去年的教训还历历在目。放出去与小朋友一起玩?孩子是开心了,可安全问题谁来管?送到乡下父母家?偶尔几天还行,但不是长久之计。
“我们想过送孩子去有文化补习的‘托管班’,但目前鱼龙混杂,费用也不低;我们也把孩子送到夏令营去过,可夏令营一般都只有短短的一周左右,无疑是杯水车薪……”
权衡再三,徐先生给儿子报名了一家有日托服务的乒乓球暑期培训班。“主要他喜欢,希望能增强一下体质,也锻炼一下他的团队精神。”
家住海曙的王伯有个9岁孙子,儿子夫妻俩对其宠爱有加。本来,儿子是要给孩子请家教的,孩子死活不愿意,王伯只好劝阻儿子:“孩子还小,成绩也还算过得去,暑假就不要给他什么压力了。”反倒为了孙子的“坏脾气”,王伯建议儿子夫妻俩送孩子参加带有磨练性质的童军夏令营,夫妻俩当场“拍板”,小家伙一听有同龄人一起活动,也乐得“响应”。
无独有偶。小学6年级学生李孟轩还没放假,妈妈就为他报名参加了市青少年宫组织的两个暑期夏令营:北京人文体验夏令营、四明山意志磨练夏令营。“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孩子小学一年级暑假开始,我就坚持每年暑期让他参加一到两个特色夏令营,有学习野外生存的,有找寻童年快乐的,有体验人文历史的,有磨练意志培养习惯的。”孟轩妈妈说,这样的安排,她至少会坚持到孩子初三毕业。
同样因为工作缘故而无法照顾孩子的蒋先生则完全听从了孩子的意愿:“他说他要去学跆拳道,那就让他去,只要有兴趣学习,我们也能放心一点。”
事实上,在保证安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甬上不少家长还是很民主地“放权”给孩子,让他们自己选择,“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今年9月就要读幼儿园中班的Ella,这个假期培训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小小主持人、美术、舞蹈……问她,上这么多兴趣班压力大不大,小家伙傲气地回答:“当然没有,全是自己喜欢才让妈妈报的。”
Ella妈妈在旁点头称“是”。“当然,我们尊重她的选择,也是觉得这些选择很适合孩子,因为我们家女儿外向,大胆,喜欢展示自我,喜欢技多一身。”
旁白:两“利”相权取其重!
徐先生等家长的选择,正是近两年甬城兴起的“新暑托方式”——以乒乓、轮滑、军营等依托的“动感暑托”,目前正深入宁波父母的心中。有专家认为,它的出现和被认可,从某种程度上讲,意义大于现实,例如“新暑托”会不会就此催生出更多的暑托方式,比如它是否能够最大程度地改变家长们原本的态度和观念。
家长们“两‘利’相权取其重”的选择方式与心态,实际上体现的是家长在面临孩子的暑假问题,如何处理最关键也是最基本的三种关系,即假期和学期、书本教育和生活教育、孩子意愿与父母意愿等三种关系。
如何平衡这三种关系,需要为人父母者不断摸索,不断总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