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 发表于 2009-8-5 10:25:59

公益广交会:NGO项目首次登场售卖

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首次以一个市场化的方式去运作公益项目,将公益项目作为产品,NGO和企业作为卖方和买方,交流会成为二者接洽平台,这对于解决公益领域的信息不对称是一个大胆的探索,而公益项目的市场化之路是否平坦,还有待检验。

■ 本报记者 宋 扬            由全国20多家知名公益组织举办的社会组织512行动论坛将于8月12日在北京举行,业内人士将本次盛会看作是对中国NGO参与512救援的一次整体回顾、经验总结以及行动反思。

    在3天的论坛期间,一个名为“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的环节将格外引人注目。

    在公益活动中,为公益组织提供展位宣传自己并不是新鲜事,然而活动的主办方将此次交流展示会定义为公益领域的“广交会”。

公益项目作为产品售卖

    公益广交会最初的想法源于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NPI)主任吕朝,去年四川汶川地震后,NPI启动了成都办公室参与抗震救灾。

    在灾区期间,吕朝目睹大量的慈善资源涌入地震灾区,而这些资源又没有被有效的分配。当他回到北京、上海后,又发现大量企业、基金会有心支援灾区但苦于寻找合适的项目。

    吕朝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二者对接解决。

    “NPI是一个支持性、平台性的组织,如何发挥我们的特长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呢?”吕朝想到了广交会。

    当年,中国政府为了解决进出口产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决定邀请产品供、需双方见面交流,这就是广交会的来源。

    于是,吕朝就有了做“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的想法,让公益资源供给方、需求方见面。

    “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邀请2种机构,NGO作为公益项目的提供方参会,他们的项目成为展示的产品;而企业和非公募基金会作为资源提供方参会,他们可以购买NGO的公益项目和服务。

    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这种搭建直接而快速的交流、洽谈和“交易”平台,架设政府、公益组织、企业等资助方与社会公益机构及社区和群众间的信息桥梁,其功能十分类似广交会,因而成为“公益广交会”。

    广交会全名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1957年春季,为了冲破封锁,开辟出一条对外交往的通道,中国政府举办了第一次广交会,当时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共1223人次到会洽谈,成交1754万美元。

    52年后,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资助方与基层公益组织之间沟通不畅,“公益广交会”应运而生。

    广交会产生的背景在于国内生产企业与国外采购企业信息不对称,广交会成为二者接洽的平台。国内生产企业参会展示自己最新的产品,国外采购企业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需要的产品,并以最低的价格采购。

    “公益广交会”通过搭建有广泛影响力的信息和公益项目交流展示平台,一方面为社会组织提供集体展示自身的有效渠道,另一方面为公益资助方提供大量创新的公益项目,在实现面对面直接交流的同时,促进所有与会者的合作共赢,探索解决公益领域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以一个市场化的方式去运作公益项目,将公益项目作为产品,NGO和企业作为卖方和买方,交流会成为二者接洽平台,这对于解决公益领域的信息不对称是一个大胆的探索。

展位免费,参展有补助

    有了“公益广交会”的想法后,吕朝开始“兜售”自己的想法,他和许多人聊,希望能够得到支持去做这件事。

    最终,南都基金会的秘书长徐永光看中了这个想法。去年10月,NPI正式向南都公益基金会提交项目立项书。2个月后,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会通过决议,决定资助该项目,提供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用于组建团队执行公益广交会项目。

    今年2月,福特基金会也对这个项目表示了支持,随后给予3万美元的资助。

    如今,广交会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公益广交会如何操作呢?

    与广交会类似,公益广交会的主要工作就是公益产品供需双方见面,即NGO和作为资助方的企业和基金会。

    主办方对于参会NGO的要求并不高,出于对中国现实的考虑,凡已经注册(含社团、民非以及工商注册)的公益机构,可以直接申请、提交;属于挂靠性质的公益机构,须由挂靠单位出具相关资质证明;没有注册的公益机构,须由正式注册的机构进行推荐,并出具相关证明文件。

    对于参展机构的领域,最初,吕朝的计划是“公益广交会”在四川举行,主要邀请参与抗震救灾的NGO参加,但是后来地点改到了北京,参展公益机构的范围也不限于与灾后重建的机构,全国范围内其它领域的NGO也可参加。

    而公益项目同时具备属于公益项目,不违反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持续性就可以参展。

    发掘可能的资助方,无疑是整个展会的重中之重。

    最初基金会和企业都是作为资助方被邀请的,但是报名过程中,一些公募基金会反映自己既是资助方,同时又是项目的执行方,也需要寻找捐助者。于是公募基金会在此次交流展示会中既是参展方,同时又是资助方。

    广交会主办方售卖展位、门票实现盈利,但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作为“公益广交会”不可能实现获利,最起码现在不可能以盈利的模式去操作。

    因为有南都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的资助,参展的NGO不但可以免费获得展位,还可以获得一笔3000元左右的资助,以解决往返的住宿、交通费用。同时,会议得到了场地支持,富丽酒店对租费给予了折扣,这也为主办方节省了费用。

    而参会的企业和基金会也无需缴纳任何费用,“我们对参会企业也没有任何要求。”吕朝说。

卖方买方比例近2:1

    在“公益广交会”的筹办期间,南都基金会获悉中国扶贫基金会拟举办救援行动论坛,该活动以论坛和学术成果推出为主,与广交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的目标相互补充,因此南都公益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等经协商决定会同民政部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联手举办5·12行动论坛暨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公益机构集体亮相,实现公益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距离8月12日论坛举办的时间不到10天,邀请工作也进入了尾声。

    展示自己的机构和公益项目,同时有机会接触众多企业、基金会,最重要的是不需交纳任何费用,还可以获得交通住宿补助,NGO的参会热情当然是空前高涨的。据吕朝透露,申报参会的机构超过260个、项目达几百个,但因为场地、经费限制,最终只有140家NGO获得参会展示资格。

    “我们在自己的信息库中,向300多家企业发出了一对一的邀请函。”吕朝说,同时展会向80多家非公募基金会发出了邀请。

    吕朝向《公益时报》记者透露,目前,回函明确参会的企业、非公募基金会共有80家。“但不排除有企业在最后一周大量报名参会的可能性。”

    吕朝表示,几家企业明确表达了带着资金来寻找项目的意愿。

    另外,在8月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社会组织5·12行动论坛暨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新闻发布会上,南都公益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三家机构表示将共同出资1000万元,设立专项基金,分别接受基层社会组织的项目申请。

    虽然目前回函应邀参会的企业和非公募基金会仅为邀请总数的四分之一,吕朝表示这和他预料的差不多。

    “我预计参会的NGO、基金会有140多家,企业有100多家。”吕朝说。

    对于签约率,吕朝明确表示这不是他考核展会成功与否的目标,“NGO与企业、基金会的合作是长期的,不是一两次见面就能完成的。”

    在吕朝看来,此次展会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帮NGO售卖了多少公益产品,而在于让那些原本不能上架的公益产品上架,购买则是以后的事情。

    吕朝明确表示,将把公益广交会坚持做下去,真正做成在公益领域的“广交会”。

    的确,公益项目不同普通产品,项目运作过程中存在很多变数,成本也不尽相同。

    同时,相比较广交企业只需要支付货款订货,就可以得到统一规格的产品,公益广交会要走的路则更远。

    如何实现自负盈亏,如何吸引企业参会,特别是真正拿着资金想做公益项目的企业都是摆在主办方前面的难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益广交会:NGO项目首次登场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