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20年间新闻事件当事人 大爱倾城,善的力量在此凝聚
重回有声世界的小欣很快乐。记者唐严摄
潘焕军在整理助学材料。记者边城雨摄
报纸的温度·大爱无疆
宁波公益网讯:在宁波晚报创刊20周年之际,我们回访了过去20年间一些新闻事件的当事人。
这20年,我们不断发现和记录平凡人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大爱。我们为这些大爱喝彩、致敬,同时希望,以纸媒的力量将这些爱心传递得更远,传播得更久,让爱成为永不枯竭的活水,涓涓地流淌在所有人的心中。
我们持续记录“顺其自然”匿名捐款写下的爱的传奇;我们更为2000多宁波人为青海女教师罗南英一周捐出70余万元,为天一广场上演万人助学的爱心潮涌场面所感动。我们陪伴赴甘肃支教的宁波女孩严意娜,发动市民参与,一起在数千公里之外圆她的造桥梦;我们首先独家报道了林萍毅然为同村患病小女孩,捐出自己48%的肝脏的事迹,我们也通过呼吁,让湖北来甬的患病打工者梁国华,得到了治疗并最终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员,而他的爱心反哺之举,也再次证明:爱从来不是单向的施舍,而是双向的互动和循环。
……
20年,我们记录的爱心不计其数,它们共同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大爱。
失聪儿童小欣:
重回有声世界
新闻回放
不到两周岁的小欣先天性双耳失聪,一年前父母为她申请到了一个公益项目免费名额,她的左耳经过手术戴上了人工耳蜗。如果能坚持康复训练,她的语言能力能恢复到和正常同龄儿童差不多的水平,以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然而,8月22日,在妈妈带小欣去康复学校的路上,小欣左耳上的人工耳蜗竟意外丢失了。
没了人工耳蜗,这就意味着前期所有的努力都功亏一篑,小欣又回到了无声世界。而重新购买一个,这个原本困难的家庭根本无力承担。
为了帮助小欣重返有声世界,本报在报社内部发动捐款,同时联合宁波市慈善总会向社会发出爱心捐款倡议。此后,广大热心市民的关爱源源不断地涌来,短短两天爱心捐款已达119425元。此后虽然本报紧急叫停,但爱心捐款数额仍在增加,最后爱心款总额达13万多元。
8月28日,人工耳蜗丢失6天后,小欣又戴上了新的人工耳蜗,重新回到有声世界。
记者回访
小欣戴上人工耳蜗后马上继续接受康复训练。为了更加有助于小欣的康复训练,父母带她从原本借住的亲戚家搬了出来,在栎社租住了一民房三楼的一间。
每天还是由妈妈送她去康复训练学校,刚开始她似乎有些不适应,总是寸步不离地黏着妈妈,即便是上课,也要妈妈抱着才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小欣逐渐开始独立上课,而且每天都有让人欣喜的进步:不但学到的词语越来越多,原本害羞、内向的性格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从刚开始见人就躲,如今见到老师或者同学妈妈可以主动叫阿姨。
“是晚报改变了孩子的命运。”小欣爸爸汪师傅说,女儿的变化可谓一天一个样,现在不但可以和父母简单地交流,每天放学后会告诉妈妈在学校学了什么,甚至还可以执行简单的“指令”,按爸爸、妈妈的要求,把垃圾扔进垃圾桶。记者殷欣欣
好人“潘叔叔”:
还要去贵州助学
新闻回放
宁波市民潘焕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五次进入贵州贫困山区,寻找当地的贫困学子,先后带回了多所学校300多名贫困学子的信息。除自己结对了37名外,他还通过微信群发动身边的朋友,使其余的孩子得到了资助。他被当地的孩子亲切地称为“宁波好人潘叔叔”。今年9月11日、12日、13日、15日的宁波晚报对此事进行了连续报道,使好人“潘叔叔”为读者所熟知。
记者回访
11月14日上午9时,记者如约来到潘焕军的办公室,他正在整理一些刚刚从贵州传回来的贫困学生的资料。他爱人正在地上数着刚从超市买回来的几百双袜子,“这些袜子是寄给贵州纳雍县昆寨乡大德小学的一些贫困学生的,每到冬天,孩子们就没有袜子穿,从去年开始,我每年都给他们寄过去。”潘焕军说。
当记者向他说明来意,他说很感谢宁波晚报的报道,使他的爱心事业越做越大。特别是经过本报的报道后,贵州省普安县罐子窖镇铅矿学校的100多张餐桌很快被宁波的20多名市民认领,目前餐桌已经运到了学校,现在正处于安装阶段,这些餐桌质量很好,学生们用起来会很舒服。一想到孩子们以后可以坐在餐桌旁吃饭,真是比什么都开心。
上一次,他深入贵州山区亲自核实过的近200名贫困学子都被宁波的好心人结对了,还有很多爱心人士向他要学生资料,但是手头实在没有了,手头的这些资料,都是刚刚接到的,他想整理好,然后再过一段时间,还要到贵州去一趟。这次去了除了调查核实贫困学子的资料外,还有其他的事要做,一是想帮当地的一所学校建一个吃水工程,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想和其他的爱心人士一起,建一所爱心希望小学。看来,他以后的命运要和贵州贫困山区紧紧地连在一起了。
潘焕军说,有宁波这么多爱心人士的支持,他相信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他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快乐。
来源:宁波晚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