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钱捐赠”事件或推动慈善信息披露制度出台
来源: 公益时报http://www.gongyishibao.com/news/images/space2.gif 近日,农夫山泉“一分钱捐赠”事件炒得热热闹闹。“一分钱捐赠”事件也一时间成为公共事件,成千上万的网友在关注这个事件。有媒体报道,农夫山泉将动用法律手段,进行起诉,而多位业内人士及法律专家表示,农夫山泉“一分钱捐赠”事件法院立案尚有难度。多位专家表示,该事件最主要的焦点是慈善捐赠信息披露的问题,而目前国内尚未出台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尤其是针对企业动用公众资源发起的公益活动。比如农夫山泉是否有义务披露慈善捐赠信息,向谁披露、披露多少、如何披露等一系列问题都难以找到法律依据。该事件的结局也许可能成为“推动中国慈善捐赠信息公开的踏脚石”。
在事件发生后,农夫山泉曾在网络上作过声明,公开了2006年与宋庆龄基金会合作的“一分钱饮水思源”协议以及捐赠相关情况。但问题关键在于,该项活动从2001年发起,仅仅解释一下2006年与宋庆龄基金会合作的情况是不够的。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表示,农夫山泉只是客观说一下1998年以来自己做了哪些公益捐助行动是不够的。
关于“一分钱捐赠”的的公益行动,公众质疑的是,到底这些年来用“一分钱”的名义卖了多少瓶水,是否以“一分钱”名义卖出去的水都如实地参加了一分钱捐助行动。那么,农夫山泉方面,就应该抓住问题的实质,把公众质疑的问题公开,并且把这些年来所有的一分钱捐助活动,进行细致的梳理,而不应该采取“模糊”概念,把一分钱活动与平日捐赠混为一谈。
但问题是,作为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公开每年的销售额并不现实,因为这其中涉及到商业机密。但不公开,农夫山泉发起这项活动的实际意义在哪里?
整个事件中,涉及到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慈善信息公开问题。在这样的公益活动中,企业是否有义务公开捐赠信息?是否有义务定期的公示捐赠流向以及捐赠对象?通过何种公开方式才能真正赢得公众的认可和信任?而这些问题,目前国内法律并没有出台相关政策以及法规。
从社会监督以及舆论的角度来说,农夫山泉的确有告知以及公开信息的义务,但就目前的法律而言,政府监督及法律监督并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
“一分钱捐赠”事件的发生,不仅不利于平民慈善的发展,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公众的爱心受损。
做“一分钱捐赠”活动的不止农夫山泉一家,还有更多的企业在做类似的活动,但今后这样的活动是否能让消费者再次买账?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国内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企业参与公益的热情大增,但如果再没有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出台,企业为了“自保名声”,也许会放弃类似的公益活动。
“一分钱捐赠”事件不仅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而且也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分钱”的意义远远超过为公众“讨回公道”。
一项制度的完善或者出台,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探索,而某起事件的发生,却往往成为“爆发点”,推动该项制度完善或出台。(■ 本报记者 于佳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