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名薇拉 发表于 2016-1-8 15:56:21

众义士用大爱树立精神标杆

本帖最后由 沫名薇拉 于 2016-1-8 15:57 编辑

在钟公庙街道金家漕社区密培英老人家中,志愿者帕特正在给她讲解美国风光。(徐能 摄)
  凌江社会志愿者细心地为老人梳头理发。(徐能 摄)


  宁波公益网讯:回眸历史的天空,鄞地的义人义事,灿若星辰。他们的名字,因为一段段善行、一桩桩义举、一个个荡气回肠的忠烈故事而长留青史。

  重温义士的故事,他们的高尚情操,令人动容。他们的行为,为世人树立了道德的标杆,如火炬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推动社会的精神文明向前发展。

  史浩、乐振葆、严康懋、郑世明、张亚芬、严意娜……

  朱军备章燕飞续大治吴海霞/文

  义风盛行:从望族的义行到义商的行善

  东钱湖畔下水村,史氏宗祠里的“八行堂”高挂着“孝、友、睦、姻、任、恤、中、和”八种家风。

  有“一门三丞相,四世两封王”之称的南宋史氏中,丞相史浩的祖父史诏,以孝义而在乡邻间闻名。史诏之母,乐善好施。史诏看到身边有贫困者时常救济,史诏妻子徐氏也是如此,史诏还替一些家境贫困的朋友培养孩子,留下“八行先生”的美名。

  史浩在京等候官职任命时,曾断然拒绝秦桧的笼络,显示出文人的节义。同时,他做了很多善事:常捐出自己的俸钱赏钱,用于百姓造桥、购置义田;在福州创办义庄,养育孤儿;晚年回乡居住,和汪大猷等人一起推动四明乡曲义庄的创建。

  著名学者汪大猷,为人慷慨,乐于帮困扶贫,看到那些流寓四明死后无法安葬者,便倡议大家帮着料理后事。他首创以义庄形式救济穷人,开四明善义之风。

  楼钥伯父楼寿玉,自己生活节俭却慷慨解囊助人,出钱修筑堤防,开设义庄,定下救济贫困的规约。

  乡曲义庄制度的建设推进,史氏、汪氏、楼氏等南宋时期几大望族功不可没,并在社会上倡导了义风。

  时代由宋入元,直至明清,鄞地也有不少家族前赴后继,留下大量忠义、节义、善义、信义等彰显“义乡”精神的足迹。

  袁燮为官时,体恤民情,赈灾期间,下令画一张灾情地图,取得较好赈灾效果。儿子袁甫,在任湖州通判期间,完善幼儿救助机构婴儿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专业官营孤儿院。袁洪,设法解救受到构陷的著名词人陈允平;遇大疫,施药以救,为死者买棺材安葬。

  晚清至民国的鄞地出现了义商族群。他们无论留在本埠还是旅外的鄞商,以地缘和业缘等互助互携,共议经营,不吝钱财,屡有善举,造福宗族。

  老字号“王升大”的创始人王兴儒,不仅以“升大米足、老少无欺”的经营方针获得乡人赞誉,还经常对青黄不接、急需度饥荒的贫者赊账给米。寒冬腊月,对过不了年关的老弱病残农户,他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救济每户大米一斗。

  实业家乐振葆,出资和主持修建了包括灵桥在内的多座桥梁,集资在家乡宝幢建造了3公里长的轻便铁路,建永安社、宝林医院、宝林学校,种植树木,修路修桥,改善家乡面貌。

  上海钱业巨子严康懋,好义若渴,所获财产,除自用外,一半以上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他兴办严氏义庄、康懋学校,购置义田。1920年,宁波发生严重洪灾,严康懋主持成立平抑米价机构,向市场投放大量平价米,救灾民渡难关。1922年,他发起募捐修建周宿渡的“万金塘”,他也是建造灵桥和中山公园的主要发起人。

  如今,保存完好的严康懋故居,还留有当初义举的痕迹:他为宗族所建的祠堂,为村里流离失所的老人孩子建的义庄,开仓赈粮施舍乡里储备粮食的义仓,这里曾经还有义诊,还有义学———康懋学校。

  在新编的《鄞州慈善志》“人物篇”中,有生平、事迹的人物有350多人,“义商”有123人,可谓群星闪耀。

  大义感召: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时光流至当今。“老一辈‘宁波帮’企业家素有‘达则兼济天下’的优良传统,他们的精神感召着我们年轻一代的公益人。”“造桥女孩”严意娜说。

  在鄞州区古林镇,郑世明经营着一家木地板厂。从1997年,他一个人参加村里组织的献血,到2002年与郑贤德、杨永元三个人自发上街宣传,再到2004年20个伙伴成立慈善义工分队,取名“红色力量”。

  11年来,这支队伍已扩展到600人!他们长年累月一起志愿献血、扶危救难、互助互爱,足迹踏遍了宁波、杭州和上海等地。在这个团队中,有企业主、个体户,有泥瓦匠、保安、护工;有夫妻,有亲戚朋友。56岁的郑世明是这个“大家庭”的兄长。“能帮助别人是很光荣的事,人活得有价值,付出就是快乐。”郑世明道出了“义”的力量。

  被外来工子女称为“宁波妈妈”的张亚芬,原是鄞江变电所的值班员,她路过鄞江敬老院,看到孤寡老人就主动去帮助照料,至今已坚持了10多年。

  后来,张亚芬调到区供电局营业厅95598班组,同事们被她带动,组织了“鄞电巾帼义工分队”,姐妹们一起去乡镇敬老院、民工子弟学校助学帮困,开展“微心愿认领”“幸福绿丝带”等行动。

  从一人行善到众姐妹、同事们共同参与志愿服务。张亚芬播下的是“善义”的种子。

  “造桥女孩”严意娜,一位80后的鄞州姑娘,在支教大西北的几个月里,为大山里的孩子和宁波爱心市民间搭起一座情义之桥。为了孩子,她一天接听几百个市民打来的结对助学热线电话;为了孩子,她大半年奔波宁波和陇西两地,最终完成了造桥的心愿。

  如果没有众多宁波爱心人士、爱心单位的慷慨解囊,凭她一个人是造不起这座“爱心桥”的,是众人力量如涓涓细流汇聚成了江河。如今,严意娜已成为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负责运营慈园善公益金,她正带动着更多人参与义举。

  义行天下,善行善举蔚然成风。至今,鄞州已拥有志愿公益类社会组织近1000家,日常参与公益活动有数万人。

  “公益慈善行为已走进了公众的日常生活,成为民众生活的一种常态。”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陈耀芳说。

  鄞州慈善义工团体精选

  鄞州区慈善总会义工分会

  义工雏形最早出现于2006年,由鄞州区慈善总会在高桥试点,培育了一支由镇政府、企业单位、各村及企业党员干部组成的47人志愿队伍。2009年,根据国家惯例和全国多数地方的提法,将慈善工作志愿者更名为慈善义工,总会成立了义工分会,在集士港试点基础上,全区22个乡镇(街道)建立义工大队,下属村居设立义工分队。至目前,全区已建立180多支义工分队,其中包括10支直属专业特分队,注册义工总数近5000人。

  白衣天使义工分队

  鄞州医院、鄞州二院、明州医院的白衣天使共同组成“白衣天使慈善义工分队”,几百名医务人员和副高以上骨干医生,常年参与各种大型广场义诊活动,时常走进老年乐园、乡镇敬老院,为老人送健康送温暖。


    来源:宁波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众义士用大爱树立精神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