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 发表于 2016-4-6 08:00:00

“加减除”法打造“新甬江人”志愿服务品牌



  宁波公益网讯:三月春风暖,雷锋在行动。最近,在北郊文化礼堂、日湖亲水广场,市民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热心的群体,他们为居民修家电、配钥匙、量血压……忙得不亦乐乎。就在上周,在环城北路沿线的红梅新村、仓储路等地,这群熟悉而亲切的身影又化身“文明使者”,上路劝导路人文明过马路。他们是甬江街道梅堰社区的“新甬江人”志愿者队伍。

  据了解,“新甬江人”志愿者队伍是甬江街道以梅堰社区为主体打造的江北区首个全部由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其以志愿品牌为载体,通过“以外管外”提升流动党员整体素质,带领整个外来务工群体破解城市融入、品质提升、反哺社会三大难题,不断为辖区新型城市化建设添砖加瓦,已成为甬江一道亮丽的风景。

  专业化服务“加”效率

  “新甬江人”志愿者队伍从2007年成立至今已有9年。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志愿者队伍已由原来流动党员认领岗位的“党员先锋岗位”一对一模式发展为“以流动党员为核心,周围团结一批有专业技术、热心公益、内心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新甬江人”的团队化模式。根据各党员志愿者的不同专长,细分成不同专项的志愿者队伍,目前已有881便民服务队、和谐传播小分队、爱心传递小分队、陪伴成长小分队、治安巡逻队、保洁护绿小分队、文明交通志愿队、梅韵艺术团等8支志愿分队,为基层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明交通志愿队”志愿者主动利用周末、节假日等业余时间,到交通路口协助管理交通秩序。志愿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外来务工志愿者自身的交通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也更好地督促、引导周边的其他外来务工人员遵守交通规则,平安出行。

  规范化管理“减”臃冗

  优化队伍“减”臃冗,规范制度创长效,“瘦身”管理打造最优队伍结构。街道扎实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工作,通过完善服务制度,加大管理力度,严把登记注册关,规范执行注册登记程序,实施一整套志愿者招募、管理、考核、激励制度,切实加强对党员志愿者身份认证,建立志愿者实名制档案,制定志愿者活动规则和行为规范,明确志愿者服务精神,强化长效机制,深化服务理念。目前,甬江街道已有注册志愿者近300人。

  同时,为避免志愿队伍小分队精细划分而容易出现的活动开展杂乱,街道采取“服务菜单+品牌活动”模式,在一些重要节点制定相应服务菜单,如寒暑假里,陪伴成长小分队纷纷活跃在社区,植树节来临保洁护绿小分队也会有相应活动,除这些重要节点和突发事件外,街道对志愿队伍进行统一管理,于2012年打造“先锋号”月月服务直通车志愿服务品牌,作为“新甬江人”志愿队伍的标志活动载体,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宣传志愿精神,“以宣代招”吸引优秀志愿者服务街道各项工作。

  典型化形象“除”盲点

  针对志愿者队伍形象模糊,辨认度不高这个盲点,街道立足服务实际,按照“社会所需、志愿者所能”工作原则,以群众口碑为标准,树立先锋标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志愿者对标学习。如党员刘水源是“新甬江人”志愿者服务队里的“元老”级志愿者,几年来他为老百姓修理的电视、电话、冰箱、空调数不胜数,被称为队伍里的“维修达人”;党员陈信宏也是志愿者里的“名人”,有配钥匙特长的他参加志愿活动风雨无阻。每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他的服务摊点前总是排起“长龙”。

  通过以点带面,做精品提整体,“新甬江人”志愿者队伍树立了鲜明党员先锋形象。

  来源:宁波日报  本报记者徐 欣  江北记者站 吴红波  通讯员   项荣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加减除”法打造“新甬江人”志愿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