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志愿者老人捐助贫困失学儿童
http://www.zgzyz.org.cn/channel/article/html/1253237807773.jpg2000年,涂亚常获得“希望工程”贡献奖。
涂亚常是四川成都体院的普通退休干部,1998年他就成了媒体关注的“明星”。他是“希望工程”最早的志愿者,除捐款8000余元资助11名孩子外,16年来涂亚常劝募得来13.5万余元,帮助了近300名失学娃重拾书本。
多年筹款13万余元
涂亚常住在成都体院家属区,这套60平方米的福利房显得有点拥挤。开间不大的客厅、卧室,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家具和箱子,凳子也是五花八门,没有一件新的。彩电和冰箱是仅有的两样电器,“衣柜是人家不要的,桌子和凳子是买的旧的,10元钱。
”涂亚常估算了一下,屋内摆设加起来不超过500元钱。
不要以为老人家“吝啬”,从1993年至今,涂亚常陆续捐出了8000余元给“希望工程”,资助了11名失学孩子回到课堂。“1989年10月‘希望工程’启动以前,我就一直在资助营门口福利院的残病儿童。”得知“希望工程”启动,涂亚常很高兴,立即与四川省青基会取得联系,当上了最早的一批“希望工程”志愿者,和四川省内贫困山区的11个失学娃结上对子,每月邮寄学费和生活费。那时,他每月工资不过100元。
“我老家在重庆梁坪,小时候也很穷,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现在再差也吃得起饭穿得暖衣,总觉得应该资助贫困娃娃。”压在箱底的厚厚一撂本子是他自制的明细“账本”,一笔一画线条笔直,密密麻麻记满了钱款和物品。不是他捐给孩子们的钱,而是他劝募来的善款和物资,整整13.5万多元。
卧身病榻仍不忘捐助
1980年,涂亚常因冠心病退休,由于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他的床头多了一罐氧气瓶。即便这样,涂亚常仍三天两头朝贫困山区跑,探望他资助的失学娃。1994年,四川省青基会收到岳池县廖小蓉、廖青山姐弟一封求助信,工作人员当即就说:“给涂老师吧,他很负责任。”涂亚常即刻启程直奔岳池核实。
酷暑大热天,没鞋穿的姐弟俩光着脚,被滚烫的水泥地烫得直跳,家里土房没有一件家具,竹竿挑着几条姐弟俩冬天穿的单裤。“娃娃们太苦了。”看到这一切涂亚常心酸不已,当即决定承担起姐弟俩的学费。这样的故事涂亚常还有很多,给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不管自己手头多拮据,他的捐助总是很准时,和老伴儿李国玉的收入,只余下很少部分保证基本生活,“这是我的纪律,雷打不动。”涂亚常说。
爱心在晚辈心中发芽
知道涂亚常老人的实际情况后,四川省青基会曾要求他不要再捐了,可涂亚常听不进去。“吃了又怎样?穿了又能怎样?还不如捐给‘希望工程’,这可能会改变好多娃娃的人生。”受涂亚常资助的11个孩子如今都已长大成人,每当收到孩子家长寄来的鞋垫、自制的蜂糖,哪怕只是一封短信,一句问候,涂亚常也会特别高兴。每当这时,老人家总会翻出65张奖状、证书(其中有40多张来自“希望工程”),一张张仔细地看,他说:“我不看重生活要求,只看重这些荣誉。”
而最让老人欣慰的是,在他和老伴的言传身教下,爱心已在晚辈的心中生根发芽。听从奉节县回来的老人说当地的娃娃很苦时,上小学的孙女立马说:“我和爷爷奶奶‘搭伙’资助!”小孙女每年从压岁钱中拿出40元给失学娃娃当生活费…… 奶奶,祝您中秋快乐! 应该是爷爷。 :D呵呵,没仔细看清。爷爷,祝您节日快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