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交会现场集中展会拉开帷幕 志愿服务插上“科技”翅膀
宁波公益网讯:冬月已至,宁波因一场爱心盛会而暖意融融。今天,作为2016志愿服务交流会重头戏的现场集中展会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来自38个省级赛会单位的504个项目涵盖了阳光助残、关爱农民工子女、邻里守望与为老服务、环境保护与节水护水、扶贫开发与应急救援、文化宣传与网络文明、理论研究与基础建设等9大类。
这场爱心盛会,不仅仅是一场志愿服务的嘉年华,更展示出了志愿服务的中国脚步。
插上“科技”翅膀
打开手机APP、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下单……除了网购,志愿服务对接也可以如此快捷、简单。昨天的会展中心一号馆,这个出生于宁波的“We志愿服务平台”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这样的科技元素,在展会上随处可见。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载体的青年志愿服务,也悄然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让志愿服务真正触手可得。
“青年之声”是“网上共青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了包括成长、创业、心理、志愿、国学、维权、健康、少年儿童校外活动等15个服务体系;“志愿中国”集志愿者注册、志愿者活动管理、志愿服务时间记录、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不仅极大提升了志愿服务效率,也让志愿服务融入更多人的生活;广东“i志愿”平台采取GPS定位扫码记录服务时长等,确保用户身份与服务记录的真实准确……
从参展的504个项目来看,志愿服务项目运用科技手段,可以分化出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资源服务等多种形式。通过各类志愿服务软件和产品开发与推广,传播志愿公益理念,提升服务针对性,实现志愿服务的精准对接。
走“专业化”道路
借力“科技”之外,我国的志愿服务也愈来愈向“专业化”道路迈进。
在野外可以进行山野搜救、洞穴救援;在城市里可以组织水灾、雪灾救援,以及自救培训和宣传。这支专业队伍,并非来自政府某专职部门,而是一支志愿服务团队——余姚市长三角公益救援中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志愿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多。这种增多不仅表现在对志愿者数量的需求上,更表现在对志愿者专业化服务的需求上。志愿服务专业化是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种专业,体现在专业的志愿服务体系、专业团队以及专业服务水平。“中华虎凤蝶保护”项目依托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国家重点学科优势,为虎凤蝶提供更科学、有效的保护;北京“O2O手语助残”项目在北京市残联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通过系列培训普及手语技能;“遮阳伞”项目以同济大学法学院为依托,面向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法律援助……邻里守望、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等每一个志愿服务项目的背后,都离不开强大专业体系和专业团队的支撑。
这种专业,离不开专业的志愿服务引领与培训。以宁波为例,已逐步建立起了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志愿者学院、志愿服务基金会和宁波We志愿服务平台等专业化志愿服务体系。
志愿服务在于奉献,而奉献落到实处需要专业的引领。中国志愿服务事业走过无数个春秋,正迈向更加专业化的道路,让专业化的志愿服务给更多人带来温暖。
迈向“国际”舞台
上海世博会、APEC峰会、G20峰会等一系列国际盛会在中国的举行,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山水人文,更向世界亮出了中国志愿服务的名片。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在国内外各项重大赛事、援助赈灾、慈善事业以及日常社会服务中不断显现。构建全球化志愿服务体系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作为现代化国家港口城市,宁波一直致力于国际化志愿服务的深度融合。宁波市国际志愿者基地是集服务拓展、培训研究、项目孵化、对外交流为一体的国际志愿者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已经拥有8个国际志愿服务团队、22个国际志愿服务项目,每年有超过2000名不同国籍的同学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已向超过30个国家输出国际志愿服务。
从展会现场来看,不少高校都在校内设立了国际志愿服务组织,通过培养社团组织、孵化国际志愿项目等举措,不断推动志愿服务国际化。高校学生作为青年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志愿服务的国际化带来无限希望,国际志愿服务在我国已逐渐成熟。
来源:中国宁波网(记者董小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