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20周年综述
宁波公益网讯:“送戏下乡”文艺演出、“文化进礼堂”故事会、百场电影送基层等活动,活跃了农民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联农业龙头企业”、“科技特派员”驻村入户等活动,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科技致富能力和科学素养;“生育关怀”、“特殊计生家庭帮扶”、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等,缓解了农民群众看病难问题……我市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20年来,文化、科技、卫生等各界工作者走入村村寨寨,针对广大农民群众的不同需求,把戏台搭到了村头,科技送到了田头,医生请到了门口,使“三下乡”播撒的种子遍地开花,给我市的农民生活和农村面貌带来巨大改变,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高标准高品质建设美丽乡村注入了不竭动力。
“三下乡”变成“多”下乡,路子越来越宽广
1月4日下午,余姚“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走进大隐镇云旱村文化礼堂,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戏曲专场演出引来数百位农民群众的观看喝彩。这是20年来我市广泛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的一个缩影。
1996年12月,中央九部委联合下文,决定在全国农村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20年来,市委宣传部精心组织,全市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三下乡”活动在四明大地蓬勃开展,为我市农民群众办了大量好事、实事。
结合春耕、双夏、秋收、冬种等重要农时,市农业局每年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送科技活动,近年来更是扩展为送政策、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送服务等“五送”活动,形成“互联网+农业科技”线上线下融合的农技服务网络,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市文联通过送、帮、教、建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文艺演出、“文艺进礼堂”和“一月一讲(评)”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抓住不同的特色和节日的动情点,打好文艺志愿者服务的组合拳。
“三下乡”转为常下乡,脚步越来越扎实
从岁末年初“三下乡”集中活动到全年持续的“常下乡”,20年来,全市各部门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大力整合社会资源、推出新的品牌项目,常下乡、常在乡、常惠乡,“三下乡”持续焕发出蓬勃生机,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市卫计委常年组织医疗专家赴贫困乡镇、边远农村开展“生育关怀”“生育救助”“特殊计生家庭帮扶”等活动,看望慰问农村老干部、老党员和困难群众,开展义诊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卫生系统平均每年开展专家义诊3600多人次,免费发放药品价值近60万元,筹措帮扶资金和捐赠支持农村建设资金100多万元。
最近三年,市科协资助了27个文化礼堂的专题科普场馆,科普展品充实农村文化礼堂,资助金额超过270万元,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送到了农民群众手中,让科学精神和文明的生活观念留在了田间地头、农家院落。
“三下乡”注重实效,群众“获得感”越来越多
带着知识、带着设备、带着技术下乡,更是带着感情下乡。如今,四明大地到处涌动着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热潮,活动接地气、顺民心,给基层百姓带去了实实在在的精神享受、科技知识和医疗服务,为广大百姓带来越来越多的“获得感”。
2013年,台风“菲特”带来的强降雨,让我市养殖业受损严重。为帮助受灾养殖户尽快恢复生产,市科技局紧急组织大批科技专家现场开展技术指导和灾后自救咨询活动,并为每家养殖基地送去了价值3万元的科技救灾农资物品。
我市不断推动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目前基本消除了公共文化服务空白点。近年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着力实施农村电影“331工程”,建设百个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百家公益电影放映基地、百个城镇数字影厅,市县两级每年投入近5000万元用于购买戏剧、电影等各类文化服务,全市每年送电影下乡2.5万多场次,送戏下乡6000多场。全市农家书屋每年流转更新图书30万册,让农民群众共享优质文化资源。
通过“三下乡”活动搭台,市妇联积极开展对农村妇女政策扶持、技术培训、项目支持,持续推进农村妇女创业就业增收致富,为广大农村妇女送科技送项目。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全市各级金融机构发放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达3.8亿元,扶持9000多名妇女创业。通过实施妇女家门口就业工程,1100余名经纪人带动2.6万余名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来源:宁波日报 记者张 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