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前的“一饭之缘”让他在慈溪当起一名“清道夫”
老向和他的妻子在家门口。
宁波公益网讯:每天天蒙蒙亮,在宁波慈溪龙山镇杨高村的街头巷尾,总会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一桶一桶地清倒村民的生活垃圾。
他叫向以生,今年66岁,老家四川,是全村唯一的“清道夫”。
这工作,他做了21年。今年,他又没回家过年——他有21个春节没回老家了。
为什么这么多年不回去?昨天,本报记者来到了龙山镇范市下漕头弄16号——老向的家,问候这位新慈溪人。
聊完了,记者也明白了他21年不回家过年的原因——只因“此心安处是吾家”。
老向和这个村子的缘分
从老书记的“一饭之缘”开始
今年大年初四早上9点,管流动人口的村干部老王接到了个电话:“我倒垃圾的时候,捡到了钱,能不能广播找一下失主?”
打电话的,就是老向。
原来,工作中的他无意捡到了800块钱。“有人丢钱了吗?”老向挨个儿询问路人无果后,马上放下手中的活,赶到了村委会。
老向拾金不昧的事成了春节期间一桩美事。不过,大家也没太奇怪,因为好人老向拾金不昧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几年前,他在清理垃圾时,翻出来一双旧雨靴。
他本想当废品卖,竟然发现雨靴内藏着3000元港币。他想方设法找到了失主,还拒绝了对方的答谢。
村民们告诉记者,这老向已经21年没回老家过年了!每年过年,他都坚守岗位!
昨天中午,记者走进了老向在慈溪的家。
老向的老伴在做饭。几分钟后,老向推着车回到家。等饭的空隙,记者和他聊起了家常:老向老家在四川达州,家里七兄妹中排行老三。21年前,他来到了慈溪,一来就不走了。
四川师傅怎么会到慈溪呢?老向笑着说,自己是在火车上被老村书记“挑中的”。
21年前,这里还叫杨家村,村副书记陈永明去山西看病,在回程的火车上偶遇出外打工的老向。当时,两人面对面坐着,大家都买了盒饭,身上没钱的老向就默默地低着头。这一幕被陈永明看到,立马出钱给老向买了一盒饭,还招呼说:“不够可以再来一份!”
一饭之恩,让两人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当时的陈永明正好分管村子的后勤工作,听了老向找工作的困境,想起村子保洁正需要人,就留了联系方式,说愿意的话可以来慈溪找他。
老向放不下这个村子
21年没有回家过年
没想到,陈副书记前脚刚回到村子。隔天一早,老向就来了。
那一年,他45岁。
老向刚到,看到工作任务就懵了:清扫村里的8个厕所,每天倾倒全村的垃圾——当时倾倒垃圾,用的不是三轮车,都是手拉车。他留下了,理由很简单:有工资拿,有地方住。
两个月后,老婆带着13岁的儿子来投奔他。就这样,他们在慈溪安家落户。
这一呆,就是21年。
老向每天5点多就出门,一直要干到傍晚4点半左右。他的工作是清理全村人的生活垃圾,工作繁重而辛劳。村子每天产生近1000桶的生活垃圾。记者粗粗算了一下:一年下来不下18万桶。21年,保守估计也有几百万桶。
21年间,老向回过三次老家——
2000年,他回老家看了眼91岁的老父亲,身子还算健朗。给父亲塞了1000块钱,这是老向两个月的工资。万没想到10天后,传来了父亲的噩耗。他最终没赶上看父亲最后一眼,没参加父亲的葬礼。
2012年,他回老家帮患癌症的妻子报销医疗费。那次回家,他完全不认识了:家里祖屋倒了,兄弟姐妹们都搬了家,子女们都长大了,连第三代也出生了。
第三次回家是2014年,老向的垃圾车刹车坏了,连人带车翻了,他摔断了两根肋骨、头部缝5针,回老家休养了一个月。
短暂的回家,老向还是惦记着村里。他不想耽误工作,每回都自费请了替工。他给替工的工资比自己拿的还高。结果却有点尴尬——要不没人愿意干,要不就是替工做事马虎。
21年,两夫妻的春节都在慈溪度过,儿孙们都在四川老家。相隔千里,看照片、和家人微信聊天,成了老向每年独特的过节方式。
老向不离开这个村子
点滴温暖,这里也是他的家
一想到离开杨高村,老向有点舍不得。因为这里,给了他家一般的温暖。比如他时不时提到的“一饭之恩”,比如他细数着的、村里人对他好的一幕幕——
一到村子,陈永明就借给他100块钱,作为生活费。村里给他安排宿舍,被子、沙发是招待所拿来的……
第一年过年,年夜饭老向吃的是“百家饭”:老板和村干部送了他五六十斤大米,村民们送来了菜——这个年,老向的工资分文没动……
前些年,老向出了车祸,村书记亲自开车把他送到医院,又亲自接他出院——老向自豪地说,这是杨高村给他的最高礼遇……
妻子动手术,村里补贴3000块。今年春节,又有人给他送油,老板给了他1000元奖金……
说起这一幕幕,老向的心暖暖的。
老向说:“大家对我很好,村民、村干部人都很好,这个感情在了。过年,家家户户团圆,我在干活。大家看到都会向我问个好,我也回个好。他们说一声辛苦,我觉得很欣慰了。”
来源:钱江晚报 记者 邹洪珊 文/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