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新加坡来信牵出一段暖心故事 故事主角说亲历
宁波公益网讯:除夕将至,万家团圆。在这个春风送暖的好日子里,一封来自新加坡的感谢信牵出了在我们身边发生的暖心故事。
昨日上午,记者第一时间敲响了感谢信的主角——盛梅丽老人的家门,在这个阖家欢乐的日子,听一听八旬阿太身上发生的温暖故事。
“把阿拉的话,当作一件事体”
盛阿婆住在海曙区江厦街道莲桥街,去年刚过八十大寿,虽说身子骨还很硬朗,说话也中气十足,但终究年纪大了,听力不太好。
这是面积几十平方米大的房子,摆设简单,但拾掇得很干净。盛阿婆说,从房子交付到现在,自己住了快40个年头。9年前老伴去世,女儿也都成家立业,自己就一个人住在这。
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盛阿婆都是自己料理,但碰到物件损坏需要修补,老人家就只能摊手发愁。虽说可以打电话找家政服务,但一想光上门费就要五六十元,老人又觉得吃不消。
宁波公益网讯:大概3年前,盛梅丽发现厨房的纱窗被咬破,猜到家里进了老鼠,但灭鼠的问题,让她犯了难。她从社区要来几包老鼠药,一方面担心药没效果,另一方面又担心老鼠死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腐烂了还滋生细菌。
那一段时间,几个社工轮番上门到老人家中,窝着身子,帮忙找老鼠。后来,社区又特意请来消杀公司上门进行灭鼠,终于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了。
“他们把阿拉的话,当作了一件事体,一样一样帮忙弄好。小小事体,热情接待,阿拉就感觉很满足。”盛梅丽在房间里来来回回地走,诉说着社工们的一桩桩感人事迹。
浴室门前洗衣机的排水管,是社工帮忙重新装好的;卧室天花板因为漏水墙体发黑,是社工提着乳胶漆上门刷好的;房间墙壁发潮,也是社工四下查看找到根源,把空调管子重新接好……
盛梅丽说,刚好去年底定居新加坡的小女儿来看她,就委托女儿写封信感谢一下,也算是自己的一番心意。
“虽说女儿也劝过我一起住,但阿拉欢喜一个人住着,总觉得住在这里,蛮舒服。”盛梅丽说。
“学会换位思考,把老人当作亲人”
“我们做的是普通又平常的工作,竟然得到郑书记点赞。”莲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罗威有点“意外”。
莲桥社区的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社区一共683户,除七成出租外,剩下基本上是老人,光80岁以上的就有150多名,其中独居老人占三分之一。
在这么多独居老人中,盛梅丽是其中比较特别的一个。80后的罗威回忆,刚上任时就听说这个老太太比较有个性,爱较真,比较喜欢独处,社区活动基本不参与。
不想,经历了“一包老鼠药”“几颗螺丝钉”“几根水管”等事情后,老人看到社工的努力和认真,开始陆续来社区参加活动,有时还搬把凳子直接到居委会来建言献策。
“老人家就像小孩子一样,觉得社区可以依靠,就感觉温暖了。”罗威说,虽然社工也不是“修补专家”,但凡是独居老人的诉求,社工都一定是上门服务。
“过去我也怀疑过,每天在社区里做些琐碎点滴的事,不知道自己忙忙碌碌有没有价值。不过现在看到老太太反馈给我们的正能量,我觉得一切都很有意义。”莲桥社区党委副书记杨玲菊说。
做社工9年,杨玲菊喜欢老人“小杨、小杨”的亲切叫唤。“每个老人情况不一样,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要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
五个“手指头”,撑开一张服务网
“别只夸我们,还得夸夸整个团队。”罗威说,莲桥社区一共有5名社工,就像5个手指头,每一个都很重要,张开来就是一张大网,覆盖整个社区的服务。
莲桥社区,用宁波老话来说,有点像是“坐在地上”的老小区。房子造好快40年了,没有物业,缺乏配套,社区里的很多服务施展不开拳脚。好在,海曙区有比较成熟的社区服务经验。网格化的“包片联户”,就是其中之一。
被盛阿婆力赞的“小吴”吴可人,是其所在片区的包片社工,别看是个小胖子,干起活来可是手脚麻利,典型的随叫随到。而社区里最年轻的85后丁勤,做社工也有8年多,走门串户,深得居民的喜欢。
同时,每个社工电脑里都有电子台账,将每天走访的情况汇总,随时随地进行更新。特别是独居老人的身体状况、就医情况、子女情况,更是登记的重点,需要服务做细做实。社区还建有“锋领小站”,里面有免费的维修工具,党员带头提供志愿服务。
不仅如此,社区还发动党员、爱心人士组成“独居老人帮帮团”,每逢传统佳节组织独居老人集体过节:端午包粽子,中秋做月饼,元宵裹汤团,到了腊八节,暖暖的腊八粥还会挨家挨户送上门。
“都不想搬走,这里住住就挺好。”弄堂口三三两两的老人坐着晒太阳、聊家常,脸上挂着舒心的笑。据悉,在2017海曙区和谐社区满意度测评中,莲桥社区位列第四名。
来源:中国宁波网记者黄合海曙记者站张黎升周唯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