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上雪 发表于 2012-4-24 21:37:34

迪亚拉~公益无国界

人物简介迪亚拉4月9日,第七届中华慈善奖颁奖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华慈善奖”是中国公益慈善领域中的最高政府奖。来自非洲马里共和国的迪亚拉获得“最具爱心慈善楷模”荣誉称号,他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是中医博士,也是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从2001年加入一个国际卫生公益组织,到2005年成为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专家志愿者,迪亚拉常年深入云南偏远山区和麻风病区开展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层卫生人员培训、乡村诊所建设、艾滋病预防教育以及麻风病康复等公益活动。中华慈善奖颁奖现场,大屏幕在播出迪亚拉的事迹。迪亚拉在为村民看病。迪亚拉获“最具爱心慈善楷模”称号。黝黑的皮肤,母语是法语,却说得一口流利中文,是中国第一位外籍中医博士,又在云南偏远山区做公益,这些符号组合在迪亚拉身上,折射出一位国际友人的公益情怀,来自非洲马里共和国的迪亚拉也因此获得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荣誉称号。1984年,在故乡一所医学院毕业的迪亚拉放弃去俄罗斯深造的机会和全额奖学金,来到改革开放不久的中国,如果说那时的选择毫无章法、凭的是感觉的话,那在中国做公益则是源自父亲的一句话而产生的责任,“你若知道行善,却不去做,那就是你的不对了。”弃西医选中医选择医生这个职业,是因为迪亚拉受到来自父亲的影响。迪亚拉1964年出生在非洲马里,爷爷曾是当地的草医,父亲则是马尔卡拉医院的院长。父亲下班回家后,总会讲些医院当天发生的事,童年时的迪亚拉受到全科医生父亲的潜移默化,常常在父亲身边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看他为病人听诊、治疗。“当医生,不是为谋利,而是救死扶伤”是父亲一生坚守的信条,也是迪亚拉立志行医的初衷。1979年,迪亚拉考入马里医学院全科专业,1984年毕业时,一个机会摆在面前,去俄国继续深造,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可是在行程一天天迫近时,护照办好了,机票也拿到了,却突然出现一个声音在脑子里盘旋“不想去,不想去”,妈妈不明白,兄弟姐妹更不理解,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但父亲说,这是迪亚拉自己的选择。在准备放弃深造机会时,又一扇门打开了,大学同学告诉他,马里正准备选派一些医学职员到中国深造,迪亚拉报名了,并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入选,开始了中国留学生活。一个外国人到中国第一件事是学习中文,否则之后的学习生活将会遇到极大障碍,在北京进行一年语言学习后,1985年迪亚拉进入北京医科大学普外科学习,一年学习后,迪亚拉的学习生活又遇到了“突变”,“其实我对中医不是很了解,但我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为什么不学中医’,告诉大使这个想法时,大使也觉得我是不是有点疯了”,迪亚拉笑言,但他还是选择学中医。1986年,迪亚拉进入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一切从零开始,从大一学起。第一次考医古文时,迪亚拉只考了40多分,很是懊恼。学习中医需要大量古代典籍知识,不懂这些怎么能学好中医呢?为了迅速提升自己,迪亚拉向班里学习最好的同学请教,并与其成为了最好的朋友。课余时间,他看古装剧、听古戏、逛博物馆,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中国文化。看到不认识的字就去翻新华字典,医学古汉语字典也被他翻得破破烂烂,甚至掉了页。迪亚拉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到了“研究”中国文化上。之后的医古文考试中,他的成绩超过了许多中国学生。迪亚拉家的书架上,古书比现代书还多,“中医博大精深,越学越觉得有意思,而且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另外,中医对发展中国家很适用,而我当时也意识到了,中医在以后人类的健康中,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迪亚拉就这样继续了在中国的学习生活,本科毕业后又在本校读研究生,并于1994年考入成都中医药大学读博士研究生。进云南做公益1997年博士毕业后,迪亚拉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后进入一家民营医院工作,1999年开始在一个国际卫生公益组织工作,并在四川阿坝、西藏、云南开展项目,至此,迪亚拉以医疗顾问身份进入云南开展艾滋病、结核病等项目中工作。2000年开始做艾滋病项目时,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第一个项目点在玉溪,迪亚拉和同伴进医院为医生做培训,“以前学医的没有学艾滋病,就像非典一样,是上了临床才学习的”。迪亚拉在防疫站曾遇到过一个病人,“在拿到诊断单时非常绝望地大喊然后就跑出去了,不知道跑去哪里了”,那时的人们对艾滋病的概念尚不清晰,对艾滋病的知识也很匮乏,迪亚拉和同伴就是做宣传、防治、控制性病等,对老百姓,特别是高危人群进行培训。在云南的项目结束后,迪亚拉发现基层医疗人员的水平还不够,“因为他们负责了70%人口的健康。”2001年2月,迪亚拉加入了一个国际扶贫组织,他被分派到蒙自,负责红河州的医疗项目。“乡村医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缺乏系统的培训,不能正确地使用药物,因此才需要提高医生水平”,迪亚拉最开始是在昆明进行乡村医生培训,乡村医生得从红河赶到昆明学习,他们来参加医疗培训的所有费用,包括来回路费、培训期间的吃住费,全由这家国际扶贫组织承担。曾听过迪亚拉讲课的一位医生无法理解迪亚拉的行为,他认为迪亚拉成了博士,应该在大医院工作或大学里教书,怎么跑到一个偏僻的地方来培养乡村医生,简直是大材小用。迪亚拉不这么认为,“那里的人根本没钱去县城看病,培养乡村医生,让他们具备一定医疗常识,就可以减少农民看病费用,避免因为对疾病认识不足,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而在迪亚拉培训的乡村医生中,最显著的问题不是治疗,而是基本诊断,如果连基本诊断这个前提都错了,后期治疗也就无效了。迪亚拉培训时一向以严格著称,培训结束时有一场考试,曾有一位乡村医生没有通过考试,补考至凌晨零时通过时迪亚拉才让他离开。迪亚拉还在红河从事麻风病关怀工作,并且在乡村医生培训时针对麻风病进行专题培训,让乡村医生早发现传染源,早进行治疗。“好好吃药,一个星期后就没有传染性了。早发现的话,还不会出现很严重的并发症,比如神经损伤等。有一些老病人,他们已经没有传染性了,但留下了很多残疾,这些人需要关怀,他们的子女的就业、找对象问题我们也会帮助解决”,迪亚拉说。在进入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后,迪亚拉还在红河进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做饮水改造、健康教育等,但教育农民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说教,迪亚拉的方式有点特别,效果更显著。红河县的一个村子,水池周围满是垃圾、粪便,水源没有得到保护,做健康教育时,迪亚拉就在村民面前摆了三个杯子,杯子里倒上水,“我问村民,如果这三个杯子让你们喝水,你们喝哪个,村民说都能喝。我又把其中一个杯子拿起,脱下一只鞋子,让这杯的水通过鞋子流到另一个杯子里,这时再问村民喝哪杯”,迪亚拉得到的答案自然是那杯没污染过的水,问村民原因,“他们说鞋底有粪便”。道理相通,迪亚拉解释说水池也是开放性的,周围也有粪便,有时候狗也把头伸进去喝水,下过雨后,有村民说水里会有股牛粪的味道,接下来迪亚拉不再解释,直接下课,第二天,水池周围已经被村民打扫得干干净净了。获中华慈善奖迪亚拉说他的公益之路不容易。在获得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荣誉称号时,迪亚拉在发表获奖感言中这么说:“从1998年的大洪灾,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从广州到四川,从四川到云南,这一路一直充满着别人的质疑和误解。他们总是在问:你这个博士为什么不去挣钱而去边疆培训乡村医生、关爱麻风病人,为什么要在学校及农村做健康教育,开展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为什么你自己要学习、宣传中医?自己没有多少钱但是为什么还要去做公益行善?我想说的是,真金不怕火炼,我的心是赤诚的,我只要坚持做我的公益,我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和看法。”迪亚拉的父亲经常告诉他:“你若知道行善,却不去做,那就是你的不对了。”2005年迪亚拉在为村民体检时遇到一个男孩,患有先心病,心脏发育不良,加上肺动脉高压,“从医学角度来看,这样的病历很难活得超得10岁。”迪亚拉说,因为孩子父母年收入也就一两千元,迪亚拉就带着孩子来昆明看病。以前这个孩子的学校在山上,孩子又不能走山路只好休学,迪亚拉把孩子转到乡里的学校,给他在学校附近租房,志愿者照顾他上学,“他非常聪明”,孩子后来的成绩不错。五年来,迪亚拉为孩子筹款十多万元,去年把他送到广州做手术,现在男孩已经16岁了,术后恢复良好。迪亚拉说,他在中国这么做,也会影响中国人去非洲做公益,“公益无国界”。(来源:云南信息报,汝海霞)
公益微点评:迪亚拉传递给我们的就是只要有一颗公益的心,就算自己本身并不富足,但能够投入到公益的行列中,也将会使自己的心灵富足。而像迪亚拉这样作为一个非洲人能投身于中国的公益中,也呈现出公益无国界的那份温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迪亚拉~公益无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