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上雪 发表于 2012-5-22 20:59:26

“大哥”小马开书屋

本帖最后由 瓦上雪 于 2012-5-22 21:00 编辑

                              
                               很多打工者来打工者书屋就像到家里,这里成为打工者的精神家园

       20岁那年,马辉决心为打工者建一家低价书屋,书屋不仅成为了打工者的精神家园,也成为了打工者的优惠站和庇护所。他把十年来所有的积蓄都花在了书屋的扩建上。因为书屋,他曾被人称为傻子,同行威胁过他,打工仔欺骗过他,女朋友也离开了他。马辉的身上,有着乡土社会的忠厚与善良,也有着商业世界的冒险和执着。“我有一些大男子主义思想,我认定的路就一定要走下去”。“不如我们自己开家书屋吧。”马辉的想法得到部分工友的支持。2002年,他凑了300多元,一家“打工者书屋”在六道湾附近一间8平米的小屋开张了。白天干活,每晚9点,书屋准时开门。打工者来看书,一本书租一个月2元,租一年3元。这个价格,十年没变。(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这是真树吗?”5月13日,刚刚参加完中国农民工30年迁徙史论坛,第一次来广州的马辉,指着酒店门口的一棵榕树问。此时南国已步入夏天,天气炎热,马辉穿着一件黑色衬衫,外面还罩着一件米白色西装,上面别着一枚“嘉宾”丝带。“我们那没有这么大的树,前不久一个老板花300万买了3棵这么大的假树摆在店门口。”这个30出头的山西小伙,在乌鲁木齐呆了十几年。十年前,他决定为自己和同伴建一个打工者书屋,十年后,书屋依然在开,还增加了更多服务,找工作、卖手机等等,他甚至还在计划建立一个“打工者创业联盟”。(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不如我们自己开家书屋1982年,马辉出生在山西的一个村庄,母亲是书记,父亲在工地上做包工头,家中还有一个妹妹。初中时,一家人迁到河南,原本成绩不错的他,因为听不懂河南话,功课逐渐落下,初中毕业就放弃了读书。“我妈当书记,习惯了命令式的口吻教训人,我长大后就开始反叛她。”17岁那年,马辉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西部大开发”,萌发了去西部的念头。虽然母亲极力阻止,处于叛逆期的他,毅然踏上了去乌鲁木齐的火车。下了火车,他本来打算去新疆的团场拾棉花。在车站,他遇到一个山西老乡,跟他同路,背着一个大包。买票时,他乐呵呵地主动帮老乡看包,让老乡去买票,结果老乡拿着他的钱一去不复返,留下的大包里,居然全是报纸。马辉初次体会到了打工者在外的艰难。被骗了,吸取教训就算了,但他不能忍受城市的歧视。打工仔的业余生活很简单,无非是打牌,赌博,电玩,但马辉喜欢看书,他常常在收工后逛书店。书店老板见马辉是个打工仔,每当他把书放下,都上前把他看过的书拿出来擦几遍。“其实每次去书店前,我都会把手洗干净,只是由于长期干活,污垢浸到了皮肤里洗不掉。”被嫌弃的感觉,让他心里很不舒服。“不如我们自己开家书屋吧。”马辉的想法得到部分工友的支持。2002年,他凑了300多元,“打工者书屋”在六道湾附近一间8平米的小屋开张了。白天干活,每晚9点,书屋准时开门。打工者来看书,一本书租一个月2元,租一年3元。这个价格,十年没变。“书不够用的时候我就跑遍大街小巷,去废品站和小书摊买。杂志、武侠小说、励志传记、技能书什么都收,最受欢迎的就是那些技能书,电工、木工的。”“我当时最大的理想是一双鞋3个月穿不烂,我的鞋都穿不了2个月。每次背着20公斤的书,走30多站路,只为省一块钱的公交钱。”马辉说。在书屋里,马辉渐渐通过读书自学了修手机、电脑等电器。靠着维修,一个月能赚上万块,赚来的钱全拿来买书了。很多人来这里像是回到家里这个世界上,不缺乏理想主义者,缺乏的是对理想的坚守。开书屋的时候,马辉发现有些人天天来书屋看书。“你是不是没活干?我给你介绍活!”义气直爽的他,开始帮来书屋的工友介绍工作。日子久了,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他干脆做了一个招工登记表,为打工者牵线搭桥。在他那登记的打工者,至今已有10万人次。十年里,马辉的书屋搬了5次家,从最初的8平米到15平米,再到20平米、30平米,最后到现在的200平米。书也由最初的几百本增加到了现在的2万本。最后一次搬家时,马辉交往了2年的女朋友提出了分手。女朋友希望把书都撤了,腾出地方搞餐饮,或者卖小家电。“要是撤了书屋,我觉得对不起打工的人,很多人来这里就像到家里一样,这里就像打工者的精神家园。”谈到这段经历,马辉木讷地盯着别处,眼神黯淡了下去。“书对我就像生命,但女朋友像我的灵魂,我当时甚至想过跳楼自杀。”那一年,马辉母亲从河南过来看他,见到母亲,马辉怔住了。“我原本记得我娘有一头特别漂亮的黑发,可她出现在我面前时,已经白发苍苍。”马辉觉得对不起母亲,自己来到城市为了理想打拼,却忘记了自己的父母。“他要是干点正经活,我们过的日子肯定比现在好。”马辉56岁的母亲说,虽然心有怨言,但爱子心切,她从老家辞了职,陪着马辉帮忙打理书屋。“大哥”小马不少人觉得马辉“傻”,但他的耿直、热心,让他在打工者的圈子里获得了大家的信任。有一天,一个常在书屋看书的打工者张龙对马辉说,今天是最后一次见他了,因为老板不给工资,他决定把老板干掉。马辉便用自己的经历说服他,“人要成事,肚子得装事,一个大男人有什么熬不过来的。”虽然在法律上给不了什么建议,但马辉却给他出了个馊主意———死缠烂打。张龙便跑回去找老板,老板吃饭他等着,老板睡觉他在边上坐着,三天时间,老板崩溃了,给了他部分工钱。后来张龙自己当了老板,现在身家有了上百万。马辉的书屋搬迁时,张龙带着所有工人停了工,无偿帮他搬家,张龙的老婆也在一边帮忙做饭。一直以来,书屋的书都是从废品站、倒闭的书店这些渠道收集来的,并没有稳定的来源。书屋第三次搬迁时,附近工地忽然多了2000名拾棉花工人,书一下子就被借光了。马辉着急了,先是跑去当地文化局请求捐书,效果并不理想,他又向打工者提出换书,用自己不看的书相互交换,但书仍然十分紧张。后来,他想到给之前帮忙找到工作的打工者求助,请他们帮忙找书,得到了不少回应。有个打工者,抱着十几本书,走了20多站路送书过来。才两天工夫,书屋就充实起来。“你帮助过的人,他们走向成功后,大多数都会回报你。”说到这里,马辉笑了,特别有成就感。马辉的书屋因为人气很旺,也遭到过周围一些小书店的排挤,有些书店知道他会去废品站收书,有意将卖不出去的书从中间剪开后再送去废品站。有一次,一家书店因为卖盗版书,被文化局没收了。马辉找了300多人写联名信,说开书店的难处和书店在当地的重要。结果文化局把书还回来了。从那之后,马辉得到了这些小书店的认可,他们不卖了的书,就会送给书屋。很多打工者刚来城市,总是为买手机发愁,马辉的书屋也开始卖手机,卖电话卡,价格很低。一张100元的移动电话卡卖45元。书屋里的商店价格同样低廉,绿茶进货价1.8元他卖2元,5角钱的矿泉水他干脆就卖5角。因为价钱低,很多同行对他不满,甚至有些人威胁他,要他提价。2009年,马辉做了笔成功的内存卡生意。那时内存卡的批发价格是8元多,马辉把所有钱拿去买内存卡,还借了1万多高利贷。过了十几天,这种卡批发价都涨到25元一张,到处都找不到货,“挣钱了,你怎么不叫我,还是朋友吗?”有实体店老板酸溜溜地说。马辉便将之前买的卡分给了其他一些实体店卖,大家一起挣钱。从此在同行间,很多生意人都信任他。“佛教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树敌,哪来的敌人,不树立敌人,哪来的劫难。就算有,真正的朋友也会帮你一把。”马辉说。打工者创业联盟“这次论坛上,我看到各行各业的人的坚持,他们给了我信心,我也会继续做下去。”对将来的发展,马辉充满了信心。如今,每年来乌鲁木齐打工的人次多达20万,由于重工业居多,大部分都是男性,80%的人都没带上家口。“我开书屋就是让他们有书看,至少有精神食粮。”马辉说,他现在书屋的服务一年达1万多人次,下一步的计划是成立一家“打工者创业联盟”。他设想,在这个联盟中,打工者实行会员制,一个会员每年只要交100元,即可免费看书,吃饭3元,洗澡1元,住宿5元,理发1元,买东西也有一定优惠。而乌鲁木齐的市场价格,吃一碗面要10元,住宿是20-50元不等。将成本压低,薄利多销,这是马辉一直以来的经营之道。如果打工者能联盟起来,一个人交100元,一万人就有100万。提供服务的人越多,利润也会越多,这样打工者既可以互相帮助,也可以同时做到盈利。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城市,前往乌鲁木齐的务工人员一年比一年多,其中也隐藏着巨大的商机。一些餐饮、旅社、超市的老板也希望能跟他合作,但要经营权,马辉一一拒绝。他担心一些霸王条款会扭曲了联盟的性质,宁愿在资金不足的时候一步一步做。现在他已经谈成了5元住宿的条件。“我最大的资源就是人脉,我有信心做好这个联盟。做任何事,心态特别重要,我觉得最艰难的时候我都熬过来了。”马辉笃定地说。马辉爱书,最爱看名人传记,喜欢看他们遭受挫折的经历。“书里的主人公,牛顿、爱因斯坦,成名前也被人当成疯子,被人家骂,他们嘴上不说,内心肯定难受。但他们都是一步步坚持,最后成功。虽然我只是开个小书屋,不管人家怎么说,一心往前走,一定能走出自己的路。”(来源:南方都市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哥”小马开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