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上雪 发表于 2012-6-8 08:26:58

公益电影《包裹》在昆明与观众见面

本帖最后由 瓦上雪 于 2012-6-8 08:30 编辑

                                                      
                                                                  剧组在大关玉碗中心学校发包裹。

                                                      
                                                                        电影《包裹》海报。
               

                                                         
                                                             剧组工作人员指导当地小群众演员。
   

                                                         
                                                                      电影《包裹》剧照。

●电影以山村教师毛利辉和其学生为原型,探讨公益捐赠合理性、公平性、科学性●2009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爱心包裹项目,两年半筹2.3亿,200万孩子受益2006年教师节的第二天,教师毛利辉开始在网上发帖,为自己教授的孩子寻求温暖帮助。2006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昭通市大关县吉利镇黄荆村瓦房小学的孩子们脸冻得通红,脚冻得僵硬。看到毛利辉《学生“走光”,我哭了》帖子的网友,陪着毛利辉一起落泪。随后是一场爱心捐赠狂潮,全国各地网友的爱心包裹涌潮而来,包裹在小镇上堆积如山,然而为分配这些包裹,村民间的狭隘自私与宽仁博爱发生了剧烈的冲突……2012年夏天,在“包裹”类项目成公募筹款新宠的背景下,5月30日,以毛利辉及黄荆村瓦房小学为原型背景的公益电影——《包裹》,终于在昆明与云南观众见面。电影背后的故事一个帖子,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心捐赠狂潮;一个包裹,一场人性狭隘自私与宽仁博爱的较量;一种公益,一次捐赠合理、公平、科学的深刻探讨。2006年教师节的第二天,昭通市大关县吉利镇黄荆村瓦房小学,山村教师毛利辉开始在网络上发帖,图文并茂地展示孩子们的生存现状,寻求爱心人士帮助。2006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在毛利辉的眼中,孩子们的脸冻得通红,脚冻得僵硬。孩子们穿在脚上的鞋子,鞋底只有薄薄一层,鞋面与鞋底分家,后跟也被磨得奇形怪状,而这是孩子们一年仅有的一双鞋。一系列《学生“走光”,我哭了》的帖子在网上引起轰动,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无数网民陪着毛利辉一起落泪。随后,网络爱心狂潮席卷而来,短短时间,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数万个爱心包裹在小镇上堆积如山,这些包裹和3万多爱心善款,瞬间改变了全县乃至周边地区无数贫困孩子的冬日御寒方式,甚至改变了他们的命运。然而,伴随着包裹的堆积如山,在包裹带来温暖的同时,围绕这些包裹的分发,村民的自私、贪婪、冷漠、权欲等人性弱点暴露无遗,狭隘自私与宽仁博爱,发生了一场剧烈的较量。这一切,被云南昭通当地青年作家沈洋,一一看在眼里,收在书里。出生在昭通大山包的沈洋,曾在大山包生活过17年,并从事过5年的教学工作,无论是当班主任还是校长,他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而在毛利辉发帖子之前,他一直关注着昭通地区农村的教育问题。“毛利辉不仅有一颗善良的心,还有出色的叙事能力。他巧妙地利用细节,把一个普通的穷孩子故事讲得有声有色。而且知道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奉献爱心。但是,在此之前,这个山村小学已经存在很多年了,每年冬天,当地的老师都会为学生的保暖发愁。”时任《南都周刊》负责人的这番话,再一次触动了沈洋的心。此后,沈洋10余次去大关和昭阳区大山包采风,希望能将自己对昭通农村教育的思考用文学的形式展现出来。2008年9月到12月,沈洋以此为素材和大背景,创作了4万字的中篇小说《穿透瓦房的阳光》,首发在《昭通文学》。《昭通日报》的《鹤都晚刊》在“乌蒙山·佳作专栏”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曾连载,并荣获昭通文学广播传媒2009年度奖。同年12月,沈洋以此篇为书名还出版了中篇小说集《穿透瓦房的阳光》。此后,云南资深电影人姚建云与沈洋合作,在真实事件和原小说素材的基础上,开始创作电影剧本《包裹》。历时两年,十易其稿,电影《包裹》的剧本终于诞生。《包裹》首映爱心延续2010年12月24日,电影《包裹》在昭通正式开机拍摄。影片由著名导演、国家一级摄影师吕乐担任艺术总监,由云南籍新锐青年导演王晖乐执导,影片的拍摄得到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特别支持。影片在关怀贫困地区儿童教育问题的同时,深刻探讨了公益捐赠的合理性、公平性、科学性等问题,也让人们意识到,在奉献爱心时不仅要考虑受益人的实际需求,更要关注这些捐赠可能会给受益人带来的各种影响。随后,中国扶贫基金会推出了关爱贫困地区及灾区小学生的“爱心包裹”项目,其他几家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也相继推出“包裹”项目,当年发生在云南大关县瓦房小学的爱心故事,得到了爱的延续和升华。今年5月3日,《包裹》在北京举行首映礼。当日中国扶贫基金会专职副会长王行最代表中国扶贫基金会,为该片故事的原型小学——云南昭通大关县吉利镇黄荆村瓦房小学捐赠了爱心包裹,全校师生收到200个学生型美术包、学校型体育包和音乐包。5月30日,这部取材云南本土的公益电影在昆明保利电影院举行首映式,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沈光鑫,应邀参加公益电影《包裹》云南首映式。首映式现场,为了以实际行动支持云南希望工程和山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云南青基会还开展了“捐赠50元,就送一张《包裹》正版DVD光盘”的公益活动,电影开场前后开场后,包括电影主要演员在内的现场许多爱心人士纷纷向云南青基会现场工作人员咨询,并慷慨解囊。据悉,现场义卖活动结束后,云南青基会另通过淘宝公益慈善网店的形式,继续开展义卖活动。期间,由中国扶贫基金会组织向全国150多所高校的大学生作公益放映,已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首都数10所高校以及安徽大学、青海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等全国各大城市及高校陆续放映。电影《包裹》出品人兼总导演、云南金洋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嘉勇在京首映式上说,第一次拍电影,便走进了当年的爱心故事发生地,他庆幸自己有机会把摄影机的焦点,对准了这些需要关心的弱势群体,其实这是一种担当,也是一种责任。李宗峄:会发动朋友关注公益“这个戏我必须去。”电影《包裹》主演,后来成为中国扶贫基金会包裹项目爱心大使的李宗峄,当时正在和《包裹》的制片主任付小原在拍着另外一个电影,当付小原问他有没有时间拍《包裹》时,李宗峄毫不犹豫地答应。随即,李宗峄和拍摄组来到昭通,在戏中他扮演起一个支教教师的角色——吴立山,而毛利辉正是他的原型。李宗峄说,他听到这个故事并知道是公益电影,感觉很好便一口应允。在大山包拍摄期间他不断和毛利辉联系、沟通,“主要是感受他的心理”,而现在他们也成了很好的朋友,经常联系。“现在来云南就像回家一样,”风景优美的云南给李宗峄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而云南人的质朴,更是给他有了回家般的归宿感。“在大山包拍戏的时候,把包裹项目的那个新新的、满满的书包给那些孩子们的时候,他们特别地高兴,我觉得这就是大家最想看到的吧。”就在电影的首映式上,总导演罗嘉勇说李宗峄“已经是个准云南人了”。参演《包裹》电影后,李宗峄被中国扶贫基金会授予包裹项目爱心大使,那时还在北京的他,就已期待着电影问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特别高兴”。李宗峄直言,其实他很早就关注公益,但是亲身行动的就比较少,因为没有什么切身的感受,直到拍了《包裹》这个电影,在亲眼看到山区的那些无辜又渴望、真实又稚嫩的孩子们时,知道他们的艰辛生活后,他被感动了,“我觉得这些给我的记忆太深”。现在回到城市,回到北京,他就会发动身边的朋友关注公益,而自己也会把原本不要的一些衣物再也不直接扔掉,会收集起来再捐助出去。毛利辉:如何分配是大问题就跟影片演绎的一样,小包裹,大爱心,这成为了当下降低门槛人人公益的方式和公募筹款的新宠。2009年4月26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爱心包裹项目,为降低捐款的门槛和实现参演便捷,中国扶贫基金会依托中国邮政在全国开通了3.6万个爱心包裹捐赠站。毛利辉说,就在当初他发《学生“走光”,我哭了》的帖子的时候,全国都还没有“爱心包裹”这一项目,从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从他参与“衣加衣”等爱心活动,组织志愿者团队分发全国各地发给昭通的各种爱心包裹,从2006年冬天至今,“有增无减”。而且这些年来,云南山区的变化也非常大。毛利辉直言,电影将现实生活进行再创造,将生活艺术地升华,借用制片人罗嘉勇的话,这部电影其实和原先事件已无牵挂,但他感谢电影的创作者把大爱延续。这是因为,在故事搬上荧屏,倡导大爱的同时,若能够改变将数以万计的“走光孩子”,是他愿意看到的,而更重要的是,通过镜头的情节,这是给爱心捐赠者的一个温暖的交代,实际也是对爱的一个交代,整个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活灵活现地呈现,其意义更大。然而,就跟影片演绎的一样,在爱心善举和参与公益的其中,就包裹成灾和分配问题上,公益捐赠的合理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等,这些问题也是每一个即将参与公益的人和受益人不得不直面思考的问题,而这也正是探讨公民社会雏形模型的秩序元素。如今,毛利辉帖子中的那些孩子已经离开了那所小学,分别进入到更好的完小、中学。今年儿童节,他和云南夏氏汽车总经理、海星行动协会常务理事长夏凤谦先生一道看望了他们,并带去了节日的礼物。他说“我更愿意看到,爱心人士身体力行地关注他们、关心他们、走进他们,给他们爱。”记者观察据《公益时报》报道,爱心包裹项目自2009年4月26日启动以来,截至2011年底,共筹集善款2.342亿元,惠及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98个县的6223所学校和2016613名小学生,同时在2010年暖冬行动中还有6549个西部贫寒家庭直接受益。自项目启动以来,平均每半分钟,就能帮助1名贫困地区小学生。其中“母亲邮包”为贫困母亲提供生活用品,解决困难;“爱心营养包”为婴幼儿改善营养状况;还有“我送盲童一本书”活动,解决贫困盲童阅读需求,拓展视野。“包裹”捐赠的形式,也增强了捐赠人的体验感:捐赠人能对受益人和地区进行选择,感受到参与公益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也因此,成为全国性公募基金会青睐的宠儿。然而,“包裹”公益项目的雷同,会不会导致公益项目的创新性不足?“包裹”中的用品用完的时候,受益群体会不会产生更深的失落感?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关注。(来源:云南信息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益电影《包裹》在昆明与观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