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上雪 发表于 2012-11-8 20:02:42

马太:离开时,大家都哭了



今年9月徒步南丝绸之路,马太与其他香港志愿者合影。


马太和坤爷。

图片:受访者提供

人物简介曹建华,人称“马太”,8岁跟随家人从上海到香港定居。1985年,马太和她的先生开设制衣工厂,目前在内地东莞也开设了分厂。马太和她的先生支持公益事业,是香港苗圃行动近几年行政经费的赞助者之一。2009年从参与了香港苗圃行动内地“512助学行”的同学那里获知这一机构后,马太和她的先生从当年开始赞助该机构的行政经费。香港苗圃的助学款和行政经费分开募集,马太选择赞助行政经费,且以公司名义,2009年赞助2010年徒步茶马古道行政经费12万港币,2010年赞助10万港币,2011年则提供了5000件苗圃行动20周年纪念T恤以及5万港币。徒步南丝绸之路(昭通段)在9月下旬结束后,10月,记者收到了来自香港义工Man的邮件,邮件发送对象数十人。徒步南丝绸之路的图片、过程,以及关于香港苗圃行动的介绍,都在其中,但最关键的是,其中的筹款理念。徒步南丝绸之路(昭通段)的义工每人需筹款5000港币,虽然徒步结束,Man还在进行筹款工作,同时对香港苗圃行动这一公益机构进行推广。马太也曾收到类似的邮件,发送者是她的同学,而就是这一件小事,让她找到了与公益机构合作的契合点。从2009年开始,以公司名义赞助香港苗圃行动的行政经费,金额达到数十万港币。此后,她也做了和同学同样的举动,将苗圃行动助学的信息传递给更多人,帮助苗圃募款。起初对慈善机构有所保留记者曾参与2010年徒步茶马古道的活动,每位步行者都会收到主办方提供的用品,水壶、T恤、雨衣等。每件用品上,各个赞助商的LOGO都会被印刷在上面。这是香港苗圃行动募款的方式之一,在收到来自企业的捐款后,也将在活动中对其进行适当宣传,马太和她先生的制衣工厂名字也在其中。2009年,是马太对香港苗圃行动赞助行政经费的第一年,经费用途是2010年徒步茶马古道的行政开支,也是首次以公司名义赞助。在此之前,她零散地参加过救助活动,比如《苹果日报》上报道一些家庭遭遇苦难的新闻事件,并公布账号发动公众捐款,她曾参与过几次。但以公司名义进行这么大金额的赞助行为,则是由2009年开始。2009年,马太的同学参与了香港苗圃行动“512助学行”的活动,并在之后的邮件、Facebook上提到募集行政经费的问题,在同学亲自参与并推荐之后,马太对公益机构的了解有所加深,她由同学介绍认识了香港苗圃行动的筹委李小姐。“以前对慈善机构有所保留。之前有帮助一个患有肾病的菲律宾女孩,她的爸爸捐了一个肾给她,但是这个女孩要长期服药,我当时有帮助女孩的哥哥4000块,让他完成大学的课程”,马太说,希望能让他大学毕业之后,可以帮这个家庭脱贫,也可以赚钱帮助妹妹。之后马太联系了一个儿童基金,该儿童基金常发募款信件到马太家,但这次却没有联系到主管人,此后音讯全无。这次之后,马太对慈善机构的信心有所下降。来自同学的认真推荐但收到了来自同学的推荐及介绍后,马太对慈善机构的印象产生了变化,马太觉得“也不错啊,可以试试,因为我的同学是做事非常认真的人,她收集了很多资料。苗圃比较正规,行政经费和助学筹款是分离的,我看到时就在想,一直想做公益,一直想哪个机构正规、善款能够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马太由此找到了苗圃行动,“其实我之前想最好捐给学校,当时筹委跟我说,每一个活动肯定有行政费用,否则无法进行。而且行政经费比助学款更难筹得,赞助的行政经费等于是一点火点亮万盏灯,很有意义。”马太就与她先生商量,“我们工厂从1985年到现在,当时我们在东莞的员工有900多,作为雇主做公益,对员工来说也是一个榜样,同时也是回馈社会。又可以把公司的名字印在水瓶、T恤上宣传,客户如果知道我们是一个有爱心的机构,也会让客户另眼相看”,马太得到了先生的大力支持,赞助了苗圃行动2010年徒步茶马古道行政经费12万元。这其中有个小插曲,马太首先捐助8万元,但后期筹委李小姐与马太联系中透露8万元可能不够,希望马太能够再多帮忙一些,马太同意了。“当时她跟我说先不要打到账上,等到真不够用了再说,让机构尽量省着用”,马太笑言,到后期真不够用时,马太在工厂举行了义卖衬衫的活动,又为苗圃行动筹到了4万元。马太和她先生也在2010年参与了徒步茶马古道活动,“我要去看看苗圃帮助的学校,而且茶马古道走的是以前马帮走的路,挺新鲜的,也想去看看”,马太说。徒步行动中,志愿者会在途中探访香港苗圃行动援建的希望小学、中学,2010年的徒步茶马古道则探访了沧源县勐董中学,这里早年间原是草棚学校,三间草棚作为教室。香港苗圃行动于2004年开始着手对沧源地区作长期资助,新学校就是在草棚学校的原址上建成的。这次学校的探访活动,给马太的印象十分深刻,以至采访中说起这段经历,她依然热泪盈眶。学校的孩子送的小礼物第一次参加探访活动,马太说没什么准备,她所在的第二组与一个班级互动时,他们给孩子们唱了一首《甜蜜蜜》,“原来他们也会唱,其实这个过程时间不太长,也就20多分钟,但我们好像认识很久一样”,马先生还留下了电子邮件地址。分别的时候,孩子们和步行志愿者拥抱着告别,“他们说‘阿姨,你一定要回来看我们’”,马太说,他们好像生活在一个很困难的环境下,但很坚强,学习的精神很难得。这与马太平时体会到的人际关系截然不同。做服装生意,平时要赶货,分秒必争,对品质有严格的要求,方方面面许多细节需要照顾,“有员工生病,生小孩子,我们也去探访,但与这么一大帮小年龄的小朋友接触,已经很久没有了,因为我两个儿子都大了”,马太有两个儿子,都已经工作了。马太说,这么短的时间建立这样的情感,这是她意料之外的事情,而从孩子们的眼神中,也能看出他们对志愿者的感激。离开时,“大家都哭了”,之后的一个细节,让马太的心里再次感受到孩子们的真切情感。志愿者探访结束,下楼梯时,一个男孩跑过来,塞给马太一个东西,一个用竹子做了一个类似酒杯的东西,上面有个佤字。“我说‘谢谢,阿姨没什么送给你的’,他说‘没关系’,这是孩子自己做的带在身边的,又把最喜欢的东西送给我,这比贵重的东西更有意义”,马太说。在整个徒步行程中,同伴之间的关心、互助也是让马太感动之处,“我觉得我已经对人很好了,但是没想到他们更好啊。”这次徒步感受也让马太觉得苗圃行动值得继续赞助,而在此过程中,马太也认识了杨坤,“我对坤爷很信任,他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家,退休后就在苗圃做志愿者”,马太说,2010年徒步结束后,杨坤向她推荐了2011年徒步腾冲的行动,并提及行政费用问题,马太欣然同意,继续以公司名义赞助10万港币。2011年,马太则捐赠了5000件2012年苗圃20周年纪念的T恤,以及5万港币。身边人的接力帮助为苗圃行动捐款,参与苗圃徒步行动,马太对苗圃的信任度增加,也开始向周围的人推荐这个机构。2011年,马太与朋友唐太太聊天,得知她也在参与慈善事业,就向她推荐了苗圃行动,“明年是苗圃20年,你会不会考虑也捐一些给苗圃,她说‘好啊,我写好支票你来拿’”,马太很意外事情居然如此顺利,除公司捐款捐物外,她又帮助苗圃筹到行政经费10万,另有一位朋友捐款5000元。苗圃行动也会不定期地将行政经费的用途,比如活动启动邀请马太夫妇参加,发布的活动广告也会发邮件给马太,将这些信息告知赞助者。“身边的朋友会知道你在做好事,他们也愿意帮助你去完成”,今年有两位朋友捐款1.5万,马太决定将这笔款项放在给独龙江的孩子们购买文具这一项上。在每年的周年晚会上,马太也会把苗圃行动以及徒步活动展示给员工,“我们也有些来自内地贫困地区的员工”,除此之外,公司每年还会有4个名额让员工参与到徒步,旅费由公司提供,个人筹款向其他员工一起筹集,让员工也参与到公益中来。10月13日,记者在参与“云南希望工程2012年徒步独龙江公益助学步行筹款活动”的香港志愿者下榻的酒店采访了马太,这次,共有33名香港志愿者到内地参与徒步,从10月14日至21日,他们领略到了独龙江的美景。采访中,记者见到一些曾参加了2010年徒步行动的老面孔,而据马太介绍,同组的11人中,有大部分人参加过近年苗圃行动在云南的徒步行动,以及“挑战12小时”、“行路上广州”等,“他们都进行过专门的训练,有个医生以前胖胖的,这两年通过训练就瘦下来了”,马太也说自己2010年徒步时还得时不时上车休息,如今已经完全可以胜任,今年9月徒步南丝绸之路时,马太和她先生都参与了,行至会泽县大海草山海拔3600米处时,马太说自己完全没问题。(来源:云南信息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马太:离开时,大家都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