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8171|回复: 0

“微时代”见证大爱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3 13: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宁波公益网讯:“整个中国一跃而起”,这是芦山地震后,一个国家面对灾难的姿态。政府有力有效的举措,媒体及时充分的播报,更有无数普通人用自己的方式,构筑心手相连的命运共同体。而早已进入亿万人民生活的互联网,无疑是凝聚正能量的重要平台。

  中国国际救援队一条关于地震的微博,转发超过46万次;微信“地震救助”公众账号,不到1天有近10万人关注,发送信息15万条;搜索引擎、门户网站联手行动,搭起寻亲平台……不可能每个人都在四川、都去雅安,但在这个平台上,时空差距缩小到零,每个人都能表达关切、抒发心声、提供建议。互联网的世界没有孤岛,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微时代”,我们的心在一起,“人人都是雅安人”。

  5年前的汶川地震,无数网友在QQ签名中点亮红心,传递强烈情感力量。通过博客、论坛组织起来的志愿者,更发挥了重要作用。5年来,从社交网络到微博,再到异军突起的微信,网络伴随国家一起成长。一方面是精神的传承,一方面是现实的发展,“微”力量汇集抗震救灾大能量,以无数个体积极参与,搭建起新的救援生命线。

  更重要的是,在一次次突发事件和公共讨论的洗礼下,网民在不断走向成熟。芦山地震后,整个互联网呈现的自我认知与反思,让人看到一个充满公民精神的公共空间正在形成。志愿者还未出发,已有人呼吁为专业救援让出道路;记者刚刚上路,提醒注意媒体道德的微博已成热点。一条虚假寻亲信息,更成为众矢之的,让“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的共识更加牢固。少打电话、不乱捐赠,甚至是不炒作、不煽情,从满腔热忱到理性冷静,网民心态日渐成熟,又何尝不是中国社会前行的缩影?

  不仅仅是爱心平台,网络也可成为强大的现实支撑。无论是救援还是重建,自组织力量不可或缺。虽然还有盲目奔赴灾区造成的拥堵,但汶川地震时开车送方便面、矿泉水的初级救灾,已经为“组建专业救援队”、“募集急需物资”所取代,网络在动员之外,更发挥着信息聚合、资源整合的重要作用。更何况,携手同心之情、民胞物与之意,本身就是最强大的“中国力量”。

  当然,这个刚刚展现的微时代,在灾难面前展现了凝聚人心的正能量,也暴露了其显而易见的缺陷,虚假信息鱼龙混杂,戾气情绪相互激荡。比如,一个曾深陷信任危机的慈善组织在发布救灾信息后,遭遇一片“滚”字。虽然即便在灾难面前,也可以有不同声音,但面对极端情况,或许更该摒弃偏激与成见,凝聚更多救灾力量。

  救援还未结束,更为艰难的重建阶段也还没有开始。当道德激情归于日常,更需要默默的坚守。希望微时代见证的人间大爱,能在慈善捐赠的监督中、心理干预的抚慰中、重建事项的参与中,成为滋润雨城的甘霖,更成为推动中国持续前行的正能量。

  来源:人民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