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8312|回复: 0

社会企业内部结构与发展路径差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2 07: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本质特征来看,社会企业是运用商业手段运作模式实现社会使命的最大化。在欧美国家,社会企业的兴起及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20世纪90年代迎来新的复兴。社会企业概念引入我国只有十年多,但这种模式在我国的存在时间却很久。当前,无论在实务界还是在理论界,我国都出现了一股社会企业热潮,尤其是在公益领域,不少NGO将社会企业视为一种可行的未来发展模式。在企业界,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很难直接解决社会问题,某些企业家及商业企业也在谋求向社会企业的转型发展。可以说,社会企业主要是由非营利组织和商业企业发展转型而来的,二者发展演变的动力机制、路径及过程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影响到了社会企业的内在结构。
       一方面,基于摆脱资金困境的要求,一些非营利组织出现了明显的商业化趋势,并转型为非营利型社会企业。资源依赖理论可以解释这种转变产生的原因,在面临资源困境的情况下,非营利组织会努力寻找替代性资源,针对资源环境调整自身战略。非营利组织主要依赖于社会捐赠资金、政府资助和基金会资助来支付它们的成本和费用,很多是依赖于第三方付费的慈善组织。但事实证明,这些资金来源渠道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并影响到了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摆脱资金困境,降低总体收入的波动性,保持组织的独立自主地位,一些非营利组织实施了收入渠道多元化策略或商业收入替代策略,为组织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
       在向社会企业转型的过程中,非营利组织发生了商业化趋势,组织模式发生转变。从现实中的很多案例来看,一些非营利组织开始从事各种形式的商业实践,即实施“商业化”和“市场化”。非营利组织的财政传统上依赖社会捐赠和政府资助,现在越来越多地涉及各种类型的商业活动,如向顾客销售产品和收取服务费用。商业化意味着非营利组织要提供新的可以创造收入的产品和服务,为了获取利润,非营利组织的商业行为采取了多种手段,包括服务收费和出售商品,服务收费可以由受益人支付、由企业支付,可以出售与使命无关的商品,也可以出售与使命相关的商品。
       非营利组织商业化的转型结果是成为非营利型社会企业。与从商业企业转型而来的“营利型社会企业”不同,非营利组织转型而来的社会企业,在自身定位上是非营利组织,通常遵循不分配利润的原则,它们是“非营利型社会企业”。在非营利组织把商业创收活动作为主要战略进行运作的时候,在达到一定的阕值后,它们就转变为社会企业。根据商业能力和发展阶段的不同,非营利型社会企业可以做进一步的划分,包括“完全财政自足型”“部分财政自足型”和“发展型”社会企业,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一些商业企业(家)开始追求共享价值,并建立或发展成为营利型社会企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为社会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但企业社会责任更多的是一种外围活动,而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共享价值理论认为,传统企业社会责任思维由于割裂了企业利润与满足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要求。商业必须重新连接商业成功与社会进步,追求共享价值。在很多现实案例中,企业都通过建立社会企业实现“共享价值”,而不是以传统企业的思路去做。
       在向社会企业发展过程中,商业企业在维持商业手段运作的同时,以社会使命为目标,并发生了组织模式和组织制度的转变。这些社会企业以追求社会使命为首要目标,这种社会目标可能是雇佣的员工是弱势群体,以弱势群体为企业利润的受益对象,以商品营销弥补社会服务项目预算。社会企业改变了传统商业企业的组织模式,社会使命活动可以由企业的不同结构承担。社会使命组织(非营利项目或组织)可以是企业的一部分,可以与企业相分离,也可以是整个企业。
       商业企业追求共享价值的转型结果是发展为营利型社会企业。营利型社会企业通过提供社会或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使用商业化手段维持自身运营,强调可持续的重要性。营利型社会企业的营利性结构要求关注“双重底线”——社会目标和财务目标,并依此进行管理决策。有些商业企业将社会使命置于企业使命的核心,社会使命是企业的很大一部分业务。这些企业并不是把社会使命作为营销,它是真正的面向社会的制度性承诺。它们的资金完全来源于市场收入,是真正的财政自足。
       非营利组织和商业企业的这种发展变化,源于非营利部门和商业部门之间的相互融合,二者的分别演化共同构成了社会企业的主要部分。越来越多的组织将社会目标和商业目标融合在一起,模糊了非营利部门和商业部门之间的界限。而同时,二者分别演化而来的非营利型社会企业和营利型社会企业在诸多方面存在不同,也造成了社会企业的内部结构差异,这也在英、美等国法律对社会企业的定位上有所反映。也就是说,社会企业是介于非营利组织和商业企业之间的混合性组织,我们在对社会企业进行定位时,需要在两个端点之间确定一个位置,而这个位置可以十分灵活。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王世强/文

来源:公益时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