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13392|回复: 0

[志愿者] 今天,我们该如何行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7 17: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记:一切阻人行善的制度和观念,当废除,当抛弃。


  行善需要爱心、勇气和智慧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只是偶尔参与慈善,并且常常表现为被群体热情感染、被行政力量和社会舆论裹挟后的临时行为。很多参与慈善的机会,也在不了解、不信任的阻隔下放弃。离慈善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理想还很远。究其原因,应是社会慈善意识或文化氛围薄弱,参与渠道少,慈善机构公信力不强,行政化慈善(如强捐)的不良副作用等。比如,以行政命令强捐、以道德之名逼捐、以悲情的眼泪索捐……一切违背自愿原则、强人所难的“慈善”,损耗的是人们行善的动力,伤害的是整个慈善事业。


  通常情况下,个人在自愿、力所能及的原则下参与公益慈善,与生存、日常生活与工作并不矛盾,可以将公益慈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意识地将蕴含着“正能量”的善意和责任注入自己的生活、工作之中,并越来越广泛地传播开来之时,真正的社会变革便开始启动,渐进而深刻,从内心的思想到外在的制度,一切都会改变。


  公益慈善论坛倡导的“天天公益,人人慈善”理念,就是相信每个人都可以立足于自身的能力与条件,或借助适合的平台,将个人的善念与社会责任融入日常的生活、工作之中,为推动社会的改善贡献一己之力,在完善和丰富人生的同时与世界互利共生。所以,公益慈善应是“众愿所成”之事业,是每个公民的自觉自愿之后参与的事业,而不是少数有钱、有闲阶层的特权。民间的觉醒与行动,无数个公民的微力付出,是促使社会向好的方向转变的强大动力。因为,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没有理由交给少数人,而放弃自己的那一份责任和努力。比如目前网络上的求助信息铺天盖地,如此庞大的救助需求肯定不是几个慈善家能解决的,必须全民参与才行。除了民间自救,富帮穷,穷帮穷,更重要的工作是推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否则民间的爱心只能是杯水车薪。


  以利他、博爱、提升自我价值、担当社会责任为内涵的志愿精神、公民精神,始终是公益慈善事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土壤,是根基所系。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进而参与进来,专业化、规范化等技术性、制度性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但如果不能广泛而持续地向社会大众普及现代公益慈善理念和基本常识,尤其是志愿服务精神的普及比强调专业化、职业化更重要。对于公益慈善事业,如果大众缺少在了解中参与,在参与中加深了解的机会,那么这个领域的进步必然会非常缓慢,障碍重重。


  行善,不只需要爱心和热情,更需要能力、勇气和智慧!世界不会因为你的善心和理想而改变,公益慈善事业更需要将各种资源与善心、理想结合在一起的智慧、想像力,持续的努力与坚韧不拔的意志,保证高效率解决问题的专业方法,以公开透明赢得更多信任和支持的坦荡胸怀。同时,也不要因为害怕被欺骗,就放弃行善、陷入绝望。你最需要做的事,就是继续探寻行善的智慧,努力让善行落到实处。


  行善的原则:


  最高原则保护受助者的尊严。


  居高临下的施舍,即“嗟来之食”式慈善的特点,就是施其所需,夺其尊严。无视受助者的尊严,因道德优越感而做的慈善,不是真慈善,而是伤害。建议大家在开展公益活动时,不要刻意摆拍与受助者的照片或录制相关视频,在用于宣传和传播时必须考虑是否对受助者造成伤害,或引起公众反感或质疑。


  基本原则你所给予的正是受助者最需要的。


  拿捐物来说,你捐的东西别人真正需要,才算好事一件,如果是别人不需要的,你给他等于浪费,反而成了坏事。所以,做好事要负责任地做。


  无利益纠缠原则:不要求受助者回报你什么,也不要刻意寻求其他利益,一切随顺自然。如果你急功重利地“行善”,最后可能不仅什么也得不到,反而会失去更多。


  行善无所图,乃大善也。真正行善之人不仅不图回报,甚至在因行善而被人诟病、误解、诋毁时,仍能行善不止。


  良心动力原则:行善不是因为你欠别人,而是你需要听从良心的召唤。


  个人如何行善?


  你所能承担的责任,就在你能力所及的范围。


  第一,千万别以为自己是救世主,可以扛起全世界的苦难;


  第二,用自己最擅长的技能行善;


  第三,多从受助者、服务机构的角度考虑问题;


  第四,处理好行善与家庭、工作的关系;


  第五、保持好奇心与想像力,通过学习提升智慧;


  第六,从信仰中获取帮助,它是你人生的方向和动力之源。


    第七,可在个人日常生活中行善,也可通过亲友推荐、网络搜索、咨询专业人士等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机构或团队,和大家一起用更专业、更高效、更有影响力的方式行善。


  官员如何行善?


  第一,除了用心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也应在工作中善待老百姓,多给他们方便,尊重他们,因为你之前和以后也是其中一员;


  第二,如果上级命令你向百姓利益开枪,你有义务瞄准,但你有权打偏或提出建议争取改变命令。


  古语云:身在公门好行善,就看你有没有这份心。


  百姓会一辈子记着你的好,也会因为你做了坏事臭骂你一辈子。


  企业如何行善?


  首先,你应该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祸害社会和人民;


  第二,善待你的员工;


  第三,选择你有能力做好的公益项目,自己做不好的可以找专业的公益组织合作;


  第四,做了好事之后,你可以不说出来,如果要说一定要说实话,千万别夸大虚构,还要保护好受助群体的尊严和隐私。


  如果一个企业置合格的产品和服务、善待员工等最基本的责任于不顾,却高调宣扬自己尽了多大的社会责任,做了多少善事,那是他们在羞辱自己!


  行善方式大盘点


  1、捐赠(金钱或实物,直捐或网捐,实名或匿名,个人或企业、集体、家庭。比如通过新浪微公益平台捐赠);


  2、志愿服务(创意、技术与时间);


  3、义卖;


  4、慈善赛;


  5、慈善晚宴;


  6、步行或骑行筹款;


  7、慈善消费(购物时商家捐款、买一善一);


  8、公益旅游(在旅游中参与助学济困、环保护生);


  9、个人或企业出资设立基金会(非公募或专项基金)。


  10、慈善拍卖(实物或名人时间);


  11、爱心转发(网友转发微博,企业或个人捐赠);


  12、随手拍(打拐、救乞、公车私用、粗暴执法);


  13、以物换钱物,实现梦想(铅笔换校舍、钉子换大楼);


  14、购买贫、灾地区农产品、受助者的产品或服务,支持公平贸易;


  15、参与“待用慈善”,为有需要的群体提前购买爱心餐或其他商品和服务;


    16、通过手机上的公益APP行善。如下载使用“行善”、“米公益”、“宝贝回家”等手机客户端应用,就可轻松参与;


    17、传播和分享公益慈善资讯,倡导现代公益慈善理念,唤醒人们的公益慈善意识。比如,你可将本文分享给好友。


  .....


  行善方式实在是多不胜举,关键在于自愿、量力而行、可持续!有利他之心,则无处不公益。有行善之念,时时处处都可行善!


  为何不该提倡和推崇损己利人、牺牲自我式的行善方式?


  世上有这样几种做事方式:1、损人不利己;2、损人利己;3、利人不利己;4、利人又利己。哪种方式最好呢?显然是第4种。但很多人却喜欢要求行善者只能利人不能利己,如果有利己的成分存在,就会横加指责,说他动机不良,是作秀,另有目的……。这样的指责显然是对人类追求效益最大化这一本性的否认。


  如果行善时既能实现帮助求助者的目的,又能使行善者受益,并且没有违背慈善的原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是值得鼓励的,也是可持续的行善方式。包容和接纳多元化的行善方式,转变思想观念,将使更多人加入行善的行列。


  现实中,能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一境界的人相当少!但需要帮助的人相当多。你能指望相当少的这部分人有多大的能力帮到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呢?


  假设需要帮助的有10人,另外有10人愿意提供帮助,其中1人愿意提供没有任何利己成分的帮助,但他也只能帮到1人,其他9人希望既能帮助到人,自己也可从中受益,那么他们就能帮到其他9人。如果我们只喜欢利人不利己的行善方式,那么得到帮助的只会是少数人。


  虽然少数人境界高,但效率低,受益者少。行善是为了帮助尽可能多的人,不是为表现自己的境界有多高。


  你所期望的这种纯粹慈善很多时候是媒体刻意塑造的,并不代表现实。至于提供帮助者大捞一把的,其实也是少数。多数人在行善是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私心的,比如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


  慈善绝不是少数道德完美、境界高尚者的专利!如果人为地设置多数人难以跨越的道德门槛,其实是堵住了多数人行善的通道,同时也拦上了众多求助者的希望,实现社会更美好的愿望将遥遥无期!


  水至清则无鱼。宣扬专门利人,毫不利己的公益慈善,的确能引起很多人的认同,但事实证明,多数人在冲动之后难以持久地行动。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人类的本能。参与公益慈善者,必有所求。最应衡量的是效率与成果,而不是回报。


  当我们提倡全民慈善、人人慈善的现代慈善理念时,就无法将利人又利己的行善方式排除在外,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构建透明、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让少数人在公众的监督之下难以借慈善之名谋取过度的利益,包括经济、名誉、身份、权力等。而不是因为有所顾虑只打开一个小门让少数人行善。


  总之,做任何事最重要是用行动实践,行善也是如此。当下的中国,传统慈善与现代慈善并行,默默奉献、低调的慈善与高调、作秀式慈善共存,关键在于行善的过程与结果是否符合慈善的精神,社会与个人是否真正受益于善行,而表面形式上的差异则取决与各自的喜好与条件。若执着于形式的争论,实不可取。


  来源:公益慈善论坛   作者:天之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