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10907|回复: 0

[帮办·互助] 高温下如何防范险情“害”人 听听宁波消防支的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1 19: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夏日民生在线

  入夏以来,宁波的最高气温纪录一次次被刷新。

  各类因高温引起的火灾和事故不断,家庭火灾、汽车自燃、溺水亡人、情绪“中暑”,而交通事故、跌落、中毒、烧烫伤更是屡见不鲜。

  从宁波市消防支队了解到,7月1日到7月31日,宁波市消防部门因火警出动共计1523次,比平时上升近四成。

  如何做好高温天气灾害事故防范?近日,消防部门专门进行了一次梳理。

  记者金晓东通讯员颜杰文/摄

  异物“卡”人

  儿童玩耍不慎占多数

  “我娃儿的手被卡在自行车的一个孔洞里了,快来帮帮忙!”7月的一个傍晚,江东消防大队彩虹路消防中队接到一位杨先生的来电。电话那头,声音很急,说家中10岁孩子的手已足足卡了20多分钟。

  原来当天下午5点多,杨先生的儿子在小区里骑车时,于转弯处一时来不及刹车,人往前冲去,左手小拇指被狠狠地插进了螺丝孔里。消防队员赶到现场时,因挤压时间过长,男孩的手指已十分肿胀。

  破拆过程中,消防队员只能使用小型锯子,用手锯慢慢切割开螺丝孔附近的铁块,再用小型老虎钳将铁块掰开,前后经过20多分钟。所幸,男孩的手指并无大碍。

  据消防部门统计,类似杨先生孩子的异物卡手事件,消防官兵每年夏季都要处置数十起。其中,因少年儿童玩耍不慎导致的事件占了绝大多数。

  7月23日下午2点,镇海庄市街道明海大道乐购超市3楼,一名2岁的女孩在扶梯上玩耍时,右手伸入扶梯下沿被卡住。

  8月2日下午5时,海曙区城隍庙过街地道自动扶梯出口处,一名9岁男童左脚凉鞋前半部分卷入扶梯,左脚脚趾被卡断。

  “孩子被卡事件往往发生在家长不在身边或未加留意时,小孩子的好奇心较重,且不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自制力差,看到有孔洞之类的都喜欢去试试,特别容易出事。”消防部门提醒,家长或其他监护人要时刻关注孩子在做什么。一旦发现孩子有卡手的情况,不能硬拉硬扯,需要将肥皂水、油或其他润滑剂涂抹卡手处,再试着去取,尽可能减少对肢体的伤害。如果还是取不下来,应及时就医或向消防部门求助。千万不要贸然动手,稍有不慎,很可能给伤者带来二次伤害。

  戒指“圈”人

  高温天气是祸首

  7月8日中午,奉化消防大队来了位求助者赵师傅,赵师傅是奉化裘村镇一家五金厂的工人,求助目的就是为了取下手上的一枚戒指。戒指卡住赵师傅的手指已长达20个小时,手指明显红肿。

  前不久,江东消防大队彩虹路中队接到群众报警,称一位正在李惠利医院抢救的老太太因双手被戴着的戒指嵌入,满手是血,影响治疗,希望消防官兵能前来解难。

  类似的求助,仅在7月,宁波消防支队就接到5起。“求助市民往往是在‘所投无门’的情况下才到我们这里,实际发生的手指被困事件远远超过这个数。”市消防支队相关负责人说。

  那么,戒指卡手事件为何在夏季多发?夏季炎热,手指出汗导致发胀,平常佩戴舒适的戒指在此时就容易使手指感觉压迫。此外,夏季皮肤发涩,大大增加了取下戒指的难度。此时受困者往往容易心烦气躁,死拉硬拽导致雪上加霜。

  此外,夏季人们日常活动频繁。特别是孩子,喜爱玩弄戒指等细小物件,也容易发生手指被卡的情况。

  戒指卡手到底有多大的危害?消防人员告诉记者,时间越长,危害越大。正常条件下,手指受伤度与手指缺血程度、被卡时长成正比。据一般医学常识判断,在被卡严重、手指完全缺血的情况下,8至12小时后就会引起手指坏死。

  消防人员提醒市民,对于戒指卡手事件,一定要留个心眼,万不可大意马虎。现在不少饰品,有一部分采用了高强度的合金制造,佩戴者在没有清楚自己尺寸的情况下,贸然佩戴容易造成身体损伤。所以,挑选时一定要看清楚,先估计戒指型号是否合手,在佩戴过程中要先行试探,一旦发现过紧就不要戴了。

  电梯“囚”人

  被困乘客别贸然自行脱困

  傍晚6点10分左右,位于百丈东路与大步街交叉口的会展中心商务楼内的电梯突然失灵,14名人员被困,因空间小,被困人员较多,电梯内氧气供给不足,情况十分紧急。

  接到报警后,江东区消防大队彩虹路中队迅速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后,消防官兵立刻进行破拆。5分钟后,14名人员被成功救出。

  据了解,困人电梯的常见故障有:电梯轿厢门打不开、轿厢没有到达正常楼层、电缆故障导致电梯速度失控。

  据有关部门介绍,各类事故发生的起数,占电梯事故总起数的概率分别为:门系统事故占80%,冲顶或蹲底事故占15%,其他事故占5%。门系统事故占电梯事故的比重最大,发生也最为频繁。

  为什么高温天气会增加电梯故障的发生风险?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夏天温度高,电梯机房的温度过高后,会使控制设备在高温中出现异常。夏季雷雨天气又较多,会影响到位于楼顶的电梯总控制房的电子设备。另外,电梯养护人员不规范操作、电梯乘用人员不文明乘用,都会成为电梯事故的隐患。

  说到电梯事故,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网络上“被困在密闭的轿厢中窒息”、“电缆突然断裂被摔得粉身碎骨”等惊悚的传闻。

  “其实,这类事件发生的概率非常小。很多人不了解厢式电梯的构造和运行,一旦被困或发生速度失控,就惊慌失措。”消防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大家乘坐的电梯,远比想象中的安全。现在,公共场所、住宅小区的电梯都有安全钳、限速器、缓冲装置、超越行程保护、超载保护、门入口保护、紧急救援装置等安全保护系统。

  大家需要知道的真相是:轿厢都装有换气风扇,即便人再多,也不会发生窒息的危险。如果遇到电梯轿厢失控快速下落,也不要慌张,因为电梯限速器在第一时间会监测到速度异常,将“指挥”安全钳在一两秒内“夹”住轿厢,避免坠落;再不济,轿厢一路下坠,在电梯梯井底部都装有类似弹簧的缓冲装置,出现“粉身碎骨”的概率很低很低。

  消防部门提醒,当乘客在电梯轿厢内受困时,应通过报警装置或召修电话求救,并在轿厢内耐心等待专业人员进行救援。若贸然通过撬、扒、踢门的方式自行脱困,有可能会发生事故。从意外数据看,在电梯事故中,六成以上的人员伤亡是由于自救或救援不当造成的。

  2011年,宁波高新区万特商务中心3号楼就发生过一名市民因自救不当不幸坠地身亡的惨剧。

  出游“困”人

  准备不足是主因

  5月26日上午9时7分,一名男子越过防护栏,在观赏风景时不慎坠入溪涧。经鄞州消防官兵及派出所民警艰难营救,最终成功脱险。

  今年以来,消防部门接到驴友被困报警越来越多。夏日里,险情也时有发生。

  据消防部门介绍,驴友户外探险被困有一共同点,就是他们喜欢挑战和冒险,这类人群以年轻人居多。

  还有几点原因同样常见:一是不熟悉地形的前提下,登山没有向导随同,结果导致迷路;二是常用装备未配备齐全,如饮用水、食物及药物等,登山至“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时,发生体力透支、中暑等情况,另是缺乏必要的衣物和通讯设备,导致无法有效解决突发事件;三是山路陡峭,路况差,中老年人、女性、儿童吃不消,或是身体受伤无法前行;四是因途中部分标志不清楚,胡走乱撞,最终导致迷路;五是猎奇和探险心理作祟,临时改变上下山线路,迷路后不得不报警。

  消防部门提醒广大驴友,出行前的工作一定要做足,其中,合理安排时间线路和物资准备尤为重要。

  时间线路安排,不管是选择攀越崇山峻岭,还是小走怡情,踏踏低矮山丘,一定要根据自身身体素质情况,结合天气、交通、住宿等因素,选择一条科学、合理的登山路线,莫要为了新奇感、刺激感选择“冷僻”路线。出行最好是上午出发傍晚回来,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夜间遇险,增加搜救的难度。

  近来气温较高,外出游玩一定要做好相应的物资准备,还要结伴而行,最重要的是带足饮用水,以防中暑脱水等情况的发生。如遇险情,首先保持冷静,量力进行自救,并且在第一时间想办法报警。在报警后,不要随意离开,最好呆在原地,保持体力等待救援。

  帮办传声

  高温天防火弦要绷紧

  高温天火灾隐患多,但如果事先预防到位,都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补救措施得当,也可以大大降低火灾引起的损失。

  消防部门发出如下提醒———

  定期检查电器电线的老化、超负载等隐患,破旧电线应及时更换;外出时务必切断电源,养成出门前随手断电的好习惯。另外,在家中不要同时开启大功率电器,比如空调、电磁炉、微波炉等,以免出现电线短路、超负载等现象。

  现在很多人喜欢在车内放置香水、清新剂等物品,这些东西都可引起爆炸自燃,应该尽量保持车内整洁。

  汽车特别是旧车要定期检查,车上要配备灭火器等灭火设施,一旦车辆自燃,在灭火时不要马上打开引擎盖。根据消防部门统计,很多车辆自燃事故,如果车内配备灭火器并正确使用,相当一部分可以在火灾初期把火扑灭,如果等到消防部门赶到(发生火灾3到5分钟后),车辆一般都已经烧得只剩空壳了。

  吸烟者要养成良好习惯,不随手乱丢烟蒂,不在禁火区域吸烟,不靠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不醉酒吸烟,不乱弹烟灰。

  一旦发生火灾,在消防没有赶到前,自行灭火时也千万要注意安全。(金晓东)

  帮办课堂

  止汗液用多了不好

  一到热天,一些女孩子的化妆包里就会加入一位新成员———止汗液。止汗液不仅可以止汗,抑制汗臭,还能将毛孔缩小,让肌肤显得更平滑、细致。不过,止汗液用多了,也会影响健康。

  止汗液一般采用物理方法进行止汗。止汗剂中的活性成分,主要作用是作为收敛剂暂时封闭汗腺导管,抑制汗液排出。其实不是不排汗,而是让大汗腺少排,小汗腺多排。好的止汗液涂抹一次可止汗和防止体味达48小时。止汗液可以喷涂于身体易出汗、体味较重的部位,如腋下、颈脖、脚掌、膝盖内侧等,以有效地控制汗液的分泌,减轻体臭。

  但从生理学角度而言,强行止汗是不合理的,如果长期或频繁使用止汗液,对人体是有害无利的。如果一味地人为抑制出汗,时间一长,会导致毛孔堵塞,代谢产物不能正常排出。另外,稍不注意清洁的话,还可能出现汗斑、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皮肤痛楚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引发毛囊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长疖子”。(董小芳)

  夏日开过盖的饮料

  别在车内过夜

  饮料没喝完,许多车主就随手放在驾驶座边的饮料架上,第二天接着喝。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尤其在夏日。

  车厢是一个狭窄而封闭的空间,内饰本身就有一定味道,而且通风口等部位容易滋生细菌,当饮料不再密闭时,车内装饰所散发出的有害物质,包括一些外部细菌就很容易进入饮料,使得大量微生物在饮料容器内滋生。而且,饮料架本身就是很容易晒到的地方,高温更加速饮料的变质。

  因此,在车内存放饮用水时,应注意瓶身上标注的适宜存放温度,尤其是“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等存放要求,不要将其放在中控台等阳光直射的地方。此外,还要留意饮料的保质期。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饮料免受高温的“侵犯”呢?

  车主陈女士的做法是,在后备厢里常备一只保温袋用来装饮料,“我试过,内外温差还蛮大的。保温袋可以去超市买,内层带锡箔涂层的,价格也不贵。”当然,愿意折腾的车主也可以选择给后备厢安装隔热棉。车主朱先生说,隔热棉根据品质不同,价格从几十元至数百元不等,而且安装轻松简便,DIY就能完成。(金晓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