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5370|回复: 0

“120”全覆盖为时不远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4 14: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宁波市急救中心的现代化急救指挥调度系统。



镇海区急救分中心最近成为新闻焦点。


 风从镇海来

    今年9月28日,镇海区发布了一则新闻:在全省率先实现急救网络免费全覆盖。记者了解到,镇海区的这一行动,是我们宁波规范和提高院前急救工作水平的一个前奏,一个信号。

  在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在“猝死”不再是新闻的今天,我们需要抢“急救黄金时间”,“120”对我们市民的重要性已经充分凸现,院前急救工作受关注程度是空前的。

  “120”是我们对“院前急救”的简单叫法,包括急救车和服务内容。我国尚无一部统一的院前急救医疗规范,浙江省的院前急救规范正在制定中。

  我们宁波率先制定了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内容和标准。

  有关部门负责人早在2007年就开始了对院前急救工作情况和市民需求的调查,2009年,市政协副主席常敏毅带领政协委员调研组,作了专项调研,并提出了建议。

  在此基础上,宁波市于2010年8月1日出台了《关于加强宁波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院前急救体系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群众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将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和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在2012年,实现院前急救网络全覆盖。

  我们以镇海为例,看看未来宁波院前急救体系中惠民新亮点,看看“120”能带给我们多少惊喜。(陈雅珍)


  急救点设进山区海岛

  宁波急救中心镇海分中心成立于2004年,7年来他们逐步在招宝山、骆驼、澥浦、庄市、街道(乡镇)设立了急救点,还根据镇海危化品企业多的特点,设立炼化医院急救点。今年九月之前,九龙湖镇是镇海唯一没有设急救点的镇,是镇海院前急救网络的最后一个盲点。

  不是故意“春风不度”九龙湖镇,实在是这个镇地处山区,户籍人口只有4万多,专门在这里设一个急救点,需要急救车的人少,会造成资源放空。

  镇海区人大代表关注到这个问题,他们提出,九龙湖镇地理上以山区农村为主,住在山区的村民,比城镇居民更需要急救车,因为山区没有出租车,私家车也是少之又少,甚至有的地方没有三轮车,加上村里老人多,村民一旦得了需要急救的病,一般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到达医疗机构,而来自其他急救点的救护车,时间上得不到保障。所以他们认为这个点一定要设,并且为促成这件惠民实事作出了努力。

  镇海区政府为此增加院前急救经费预算,购买了专用车辆,配备专业人员。

  九龙湖急救点投入运营后,九龙湖镇居民被“平均12分钟内赶到现场”的院前急救网络覆盖。

  63岁的秦山村村民陈某是受益者之一。

  九龙湖镇地处镇海区最西边,而秦山村,又在九龙湖镇的最西边。也就是说,秦山村是镇海区最西边的一个村。如果你要去秦山村,到了九龙湖镇后,还得沿着三圣殿水库一直往山里面走,走到山的最深处,那里生活着500多位村民。

  2011年10月11日早上7点多,患者陈某餐后突发呕血,家属打电话给“120”求救,仅仅15分钟时间,救护车到达“山里山”秦山村,患者在现场接受急救后,被安全送进镇海龙赛医院。

  陈某和九龙湖镇4万余人民的急救需要得到保障了,但资源放空现象确实存在,九龙湖急救点成立第一个月,急救车只出车36次,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支援周边其他急救点覆盖区域的,而其他5个急救点平均每个点出车达150次。

  《宁波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对“120”全覆盖的标准、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到2012年底,“宁波市急救中心,在市区主要医疗机构内设立规范的急救点”,“各县(市)区(除老三区外)全部设置独立建制的急救站(分中心)。各县(市)区要将急救点延伸到山区海岛,全市增设急救点15个左右,实现急救网络全覆盖,促进院前急救服务均等化。

  急救点按院前急救服务半径要求进行设置:宁波市中心城区≤5公里;各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城区≤8公里;其他城镇≤15公里(或反应时间20分钟);偏远山区、海岛≤25公里”。“各级院前急救机构应‘按照每5万服务人口配备1辆救护车’的规定,合理配备急救救护车”。

  目前慈溪、余姚、奉化、宁海、象山、镇海、北仑、鄞州、大榭建立了37个“120”急救站或分中心,拥有急救车119辆。

  选择“第三种”服务模式

  国际上关于院前急救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美、英模式,服务理念是“把病人带回医院”,强调快速运送患者到医院;一种是法、德模式,服务理念是“把医院送到患者身边”,急救车是流动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并根据患者需要配置车上医护人员。

  我们宁波的做法是两者兼而有之,既强调快速转送,也强调现场急救和运送途中的治疗。我们权且称之为“第三种”服务模式。

  《宁波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规范提法是:承担所属区域内急、危、重伤病员抢救和转运等日常院前急救任务。

  这就要求急救车上配备急救设备和医疗设备、药品,配备专业医护人员。

  镇海区急救分中心自2004年5月成立以来,累计投入1600万元,不断更新添置急救车辆和设备,配置到位的急救车辆中,有A型(普通型)车5辆,B型(抢救监护型)车3辆,C型(防护监护型)车1辆,每辆车上都配有最新GPS全球定位调度系统,车载语音通话设备,心电监护仪、除颤仪、骨折固定器等设备,配置常规急救药品共6类20余种。

  “120”岗位工作特别辛苦,医生非常难招。“120”岗位对医生有双重要求:不仅需要有执业(含助理)医师资格,而且还因为专业特殊,必须要有急救培训合格证书。真正急救专业毕业的急救医生很少有,目前工作在急救岗位上的大都是临床医生,但他们都经过急救专业培训,拥有合格证书。

  镇海区在解决“120”医生资源紧缺的问题上,采取了一个过渡性办法:区卫生局制定了《镇海区院前急救机构岗位轮转办法(暂行)》,要求公立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和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专业的医务人员在晋职前,到急救岗位轮岗6个月,并参加由市、区急救中心联合举办的岗前培训和技能操作培训,获得“急救人员上岗证”。

  目前,镇海区急救分中心有医生21名,其中9人是轮岗的医生。

  《宁波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对全市院前急救系统软硬件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保证市民能享受先进、规范的院前急救服务。

  到2012年,全市急救机构网络布点、设施设备、救护车辆及人员配置等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院前急救工作人员必须取得市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急救培训证书。其中急救医生应当取得执业(含助理)医师资格。为提高急救医疗服务水平,院前急救工作人员每年应参加不少于30个学时的业务培训,其中急救医生还应每两年到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业务轮训。

  迎接直升机到来

  镇海区急救分中心在2010年完成了与全市“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的联网。

  “十一五”其间,我们宁波全市升级改造“120”信息调度指挥系统3个(市急救中心、余姚市急救站和北仑区急救分中心),新建“120”信息调度指挥系统3个(鄞州区急救站、镇海区急救站和奉化市急救站),并通过公共卫生网络实施全市“120”信息调度指挥系统联网工程,基本实现对全市现有“120”信息调度指挥系统基础数据的实时传输、资源共享、应急联动等互联互通,并预留上与省级急救指挥中心、下与其它县级急救站联网、统一的急救指挥网络接口。

  《宁波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对“120”急救调度指挥系统和信息平台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建立统一开放、集成完整的全市“120”信息调度指挥系统平台,实现全市“120”信息调度指挥系统联网,基础数据、急救信息、急救资源实时共享,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应急联动、互联互通,实现与省急救指挥中心联网;

  建立移动急救医疗会诊系统,实现突发公共事件事故现场急救实时摄像与数据传输,实时掌控和调配救护车辆行驶状况,协调指挥医疗急救资源,有效应对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

  建立院前、院内急救信息预告系统,实现生命体征信息实时传输并与医疗机构无缝衔接,基本建立起急救机构、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动的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快速高效完成医疗急救任务。

  现代化指挥和信息系统的建设,还有一个潜在的、最令人向往的作用:加强与公安、海事、东航部队的联系,逐步建立陆地快速转运、海上快艇和空中直升机救护等立体紧急救援机制,实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联合救援。

  将于2012年底建成的宁波院前急救体系和网络——“120”,我们可以寄予无限希望。


  相关链接

  准备好

  迎接“120”免费时代

  让我们特别关注镇海120“免费全覆盖”的“免费”两个字。镇海区免费“120”目前的概念是:免区内里程费。

  “120”免费,那是一件值得全市人民骄傲的事,可以作为我们宁波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一个标志,我们应该为此而努力。

  镇海区做到了,但是他们经历了从“全免”到“免里程费”的过程,这个过程值得我们总结和深思。

  2004年镇海区急救分中心成立的时候,采取的是“全免”的方法,就是说不但里程费免了,连患者在急救车上得到救护的费用也免了。这个措施一直实施到今年三月份止。

  “120”免费的消息令镇海人民深感骄傲,但同时也带来了烦恼:有一部份人利用了这项公共资源:“免费的为什么不用?”他们虽然不需要“急救”,但上医院不再“打的”了,随意打“120”。最过分的一次,是一位市民在下雨天打不到出租车,打了“120”急救电话,因为他家就在医院旁边。急救车把他送到医院,这位市民说身体好了,不用看医生了,自己走着回家了。

  无理占用“120”资源的人虽然很少,但是他们影响到真正需要急救车的重症病人。如果这种情况不予以阻止,将影响到真正需要者。为此,镇海区急救分中心于今年三月份开始,收取车上医疗费。

  记者认为,“120”院前急救,是患者接受医疗过种中的一部分,在“全民医疗免费”时代尚未到来的时候,“120”院前急救医疗和抢救费用全免,要求有点高了。但是“120”免区内里程费,我们可以盼望一下。

  镇海区并不是我们宁波的经济最发达地区,镇海区可以承担的,我们宁波很多地方都可以承担。

  如果全市“120”免里程费,会有多大的经济压力?我们看一些市“120”急救中心的数字就可以估算了。

  宁波市急救中心,目前负责老三区的日常院前急救任务,共拥有急救车34辆。

  宁波市“120”急救中心是全市业务量最大的急救机构。去年全年里程费为221万元(这里包括了送往外地跨区域救护),平均每年出车率增长15%。

  看数字,我们可以认为全市实现“免费120”不是梦,这项福利应该离我们不远了。

  但是从镇海的经验看,“120”免费的关键问题,是保障这项公共资源真正用于需要的人群,这就需要我们市民的积极配合。

  让我们准备好,迎接全市免费“120”时代的到来。(陈雅珍)


  新闻内存

  争取黄金抢救时间

  关键是“第一目击者”施救

  院前急救速度和水平的提高,无疑将提高我们生命的安全性,宁波市在全省率先规范化、现代化建设院前急救网络,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

  但我们不能完全依赖急救医疗机构的院前急救,因为“120”很难在心跳停止患者“黄金抢救时间段”内到达。所以当我们遇到有人心跳停止这样的事情的时候,“第一目击者”出手施救极为重要。

  医学统计调查显示,在缺乏生命支持治疗措施的情况下,心跳停止时间长短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体征:心跳停止10秒,出现意识丧失、突然倒地;心跳停止超过60秒,出现自主呼吸逐渐停止;心跳、呼吸停止超过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4~6分钟可引起不可逆的大脑损伤;8分钟即可进展到生物学死亡。

  如果在心跳停止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抢救成功率为50%,最高可达54%;如果心跳停止后10分钟才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的可能仅为1%。

  当患者心跳停止倒地时,身边的“第一目击者”应该是最有可能挽救生命的人,如果“第一目击者”懂得急救常识,只要采取简单的心肺复苏术,就有可能挽救生命。

  所以,普及急救知识非常重要。

  记者在宁波市急救中心采访中得知,经该中心急救的患者,大多数都未经目击者急救。

  我市急救知识普及工作仍任重道远。

  (陈雅珍)



该贴已经同步到 猴子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