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7776|回复: 0

[帮办·热点] 因地制宜选择公共自行车运营模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4 19: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 易 鹤 王 芳 通讯员 吕方伟

  《宁波发展公共自行车 您有什么金点子》后续

  在我市公共自行车出租系统建设方案正在充分酝酿之际,有关部门借助党报帮办平台向读者征求金点子。在过去的一周里,许多专家和读者通过帮办平台,积极为宁波发展公共自行车建言献策。今天我们摘登其中两位专家的建议。

  应将公共自行车纳入公交系统

  李惠利医院妇科主任医师焦浦生多年来一直关注宁波交通拥堵综合治理的问题,2007年,他向市政协报送的一条关于我市参加世界无车日活动的社情民意被市政府采纳,从那一年起,每年9月22日前后,我市都会以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为契机,引导市民尽可能选用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出行方式。

  焦浦生曾担任农工民主党宁波市委常委、宁波市政协委员,曾经在多种场合,以多种形式,为宁波公共自行车发展建言献策。焦浦生认为,综合治理宁波的交通拥堵问题,最主要的是保证公交优先,并将公共自行车纳入公交系统。政府要提供一种可以让市民不开车就能方便出行的方式。此外,通过计划上牌来限制机动车数量,以保证宁波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焦浦生说,城市引进公共自行车,是在引进国外一种先进的理念,2010年世博会上,丹麦馆里专门开辟了公共自行车道,让参观者体验这种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城市内整齐划一的公共自行车,可以替代参差不齐的家用自行车,成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而自行车产业也可以借此机会转型升级。

  在焦浦生看来,宁波发展公共自行车,办法总比困难多。如站点建设用地问题,在市中心随便撤掉两个机动车停车位,就可以停放二三十辆公共自行车。至于公共自行车的防盗问题,可以采用“非标配”零件来组装自行车。另外,宁波的公共自行车也可以学学上海的做法,为自行车装上GPS定位系统。目前,杭州公共自行车部分收费,上海全免费,至于怎么样的运营模式最适合宁波,大家可以一起探讨。

  无论哪种模式都应坚持由政府来组织实施

  长期关注城市公共自行车建设的《瞭望东方周刊》驻宁波记者黄柯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共自行车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有效办法。但城市公共自行车建设、运营、管理采用哪种运营模式,则要因地制宜。  

  黄柯杰介绍,目前在全国比较有影响的公共自行车运营模式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杭州模式,由政府全额投资建设,设立新公司,或委托现有的国资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建设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二是武汉模式,采用招标形式将这个项目授权于单个或两个公司共同开发建设,各自负责运营,自负盈亏,由政府指定部门对其监管。选择多个企业可以规避风险,如果有一个企业无法正常经营,另一个企业可以迅速填补。三是采用建管分离模式,在国内通过招标确定由一家公司进行建设,一家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建设资金由市财政和运营公司按一定比例分担。

  黄柯杰认为,无论哪种模式,都应坚持由政府来组织实施。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来可以尽最大可能关注公益性,二来站点建设力量更大、速度更快,有利于公共自行车计划的推开。

  鉴于宁波城区人口密集,黄柯杰建议在主要的商圈先行先试,以“手掌型”的方式向外扩展,先设立试验站点,掌握规律后,再建设固定站点。黄柯杰说,他相信智慧、文明的宁波人一定能走出一条宁波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特色之路。

  编后:宁波探索建设公共自行车出租系统,您有什么金点子?欢迎继续来信来电与我们探讨。邮箱:wf@cnnb.com.cn。热线:180057400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