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6142|回复: 0

[他山之石] 戴剑飚和四明治们的公益表达:愿你听而得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6 21: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得道.jpg


著名残疾人运动员金晶在听道讲坛上演讲

“一群已成为社会主流人群的“四明治”发扬80年代残存的理想主义,在今天的新科技和公益语境下,在做一件“开启民慧”的事。”一同采访的李梓新在微博里写道。

“听道TnDao”是一个设在上海的公益论坛,每一到两月举办一场。无论是现场形式感和15分钟时间限定剧院式分享演讲,还是听道的网页呈现,只要对TED了解的人,都会觉得听道是中国版的TED。

但又不仅仅如此,听道有中国味道,它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四十岁左右的社会主流人群来影响大众,也审视自己的内心。

打开听道TnDao的网页,便能看到不少熟悉的媒体人、学者、专家等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如蒋昌健、简昉、吴迪、秦畅等。不少志愿者以前是听道的讲者,做完单场的分享之后,便心甘情愿做起听道的志愿者——免费主持,联系讲者,甚至是现场秩序的维护等,都让这些平时公司里面的中高层的四明治甘之如饴。而把这些优质志愿者和听道聚合在一起的人便是它的创始人——戴剑飚。

戴剑飚是上海市信息化青年人才协会会长,也经营着龙软软件集团。1983年,16岁的戴剑飚从四川考到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物理,毕业后留校任教10年。1997年,三十而立的戴剑飚决定赴美国新奥尔良大学深造读博,2000年成为博士后研究员和兼职教授。2002年回国,自主创业。戴剑飚海外留学经历,全球化视野和格局,体制内外多样经历,为他带来多元的视角,多元价值观体验。

回国创业十年之后,在经济上实现自由的戴剑飚,心中一直深埋希望能回馈社会的理想主义情结,如何用自己资源和人脉做些对社会有正面价值的事情呢?

“像TED这样代表了互联网时代知识和思想分享的新模式,对社会有一定正面价值。”在上海一次IT圈的聚会上,一帮四明治便瞄上TED这个传播值得传播的思想秀。“TED已累计发布1000多段演讲视频,赢得了数亿点击。可优秀的汉语演讲在网上几乎找不到,中国人只能看着字幕,听老外大谈他们的科技和文化。”于是,一群IT老总、大学教授、媒体人,还有政府官员自发组成团队,关于听道的框架思路在一次次讨论中成形。

而听道所倡导的是分享智慧和创意,并不是宣扬社会主流的成功学。在运作上也自觉杜绝商业味。“我们的听道,除了分享智慧和创意,没有其他诉求,一开始就自我定位“纯公益”。我们不收门票、不打广告,只负担演讲者的路费和住宿费用,不给一分钱报酬。演讲者都很自律,几位登台的企业家没提过自家公司的名字。开场也不用提到场领导,也不用感谢主办方。”

台下经常坐着戴剑飚的很多旧交好友,或者同龄人。戴剑飚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大多留在体制内的朋友已经很不同,但他仍然愿意展现生活的多样性给大家。他甚至在暑假里让17岁的侄子每天用英语演讲一个题目,比如养老政策、发展问题等,早早锻炼他的演讲能力。他认为,在中国,好的思想者不少,而好的演讲者太少了,需要从小培养。

8月24日这一期听道主题是View(新观点),最后一个环节是由戴剑飚和一群听道志愿者为听众们带来《雷雨—断章》。几个听道使者把雷雨喝药那一场,拆开打散再加入曹禺自己对《雷雨》的评价,用新的方式重新合成《雷雨—断章》。其中戴剑飚借着曹禺对《雷雨》的评价说了一句台词,“希望看戏的人,能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如果说曹禺是初于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来“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那么戴剑飚和这群听道使者们则是借听道来实现自己心中80年代大学时代保留下的理想主义,在新科技和公益语境下借着TED的形式,为城市的白领们带来一场有思想高度的精神公益。

尽管上海市主要官员经常参加“听道”活动,但戴剑飚坚持不在活动开始前宣布到场领导的名称(右一为戴剑飚)

Q:您当初在决定创立听道这样一个类似TED的组织时,周围人的态度是如何的?您如何预估会遇到那些的困难?

A:我在美国工作时,就了解过TED的活动。经朋友一提醒就动了心,觉得尝试一下又无妨。于是抱着一腔热情,我一周后便做出了听道初步的设计框架,但是我们也遇到了不少的质疑。有人问,当今中国,还有无新的思想、新的观点供人们去分享?也有人说,老外生长的环境,从小就会接受各种与演讲相关的锻炼。但是在中国,不少好的thinker并不一定是好的speaker。

但第一个问题很快就解决了。中国还是存在不少创意点子的,我的朋友圈里就有不少。但是第二个问题确实存在。有想法,却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这样的例子很多。但是在我们这儿,表达能力固然重要,更重要的,应该是切身的感悟,以及独一无二的思想。

Q:我们看到一些学者、媒体人士等在听道团队担任志愿者,现在听道的团队是怎样的?您觉得是什么东西吸引到志愿者愿意无偿听道服务?

A:现在的听道工作小组,是活动的策划和工作团队。他们大都是热心公益的人士:学者、专业人士、企业家、艺术家、媒体人士、学生、创业等。我们分别负责嘉宾邀请、选题评审、演讲培训、嘉宾接送、舞台设计、摄影剪辑、来信处理等工作。

而我们公司的几位员工则是全职负责听道的工作。他们主要负责前期嘉宾的接待,现场彩排、和后期的视频剪辑等听道基础又重要的支持工作。每次活动的前两个周,其他的十来个员工也会参与到组织工作中来,工作量通常很大,经常搞完一场活动,大家都累得人仰马翻的。

而我们更多的外围资源支持,则是靠我们的志愿者团队来一起运作的。定活动主题、嘉宾推荐、主持等工作。我做“听道”,把自己的朋友都拉了过来,还规定当了志愿者就得服从组织安排。不仅所有志愿者分文不取,我也要为不菲的场地费和制作费贴钱。情感专栏作家吴迪,在做过一次演讲者后,跟着好朋友、“听道”联合创始人简昉留下来当了志愿者。我们这里,看门的、拍照的、卖水的,都可能是CEO。

听道的核心志愿者的蒋昌建就曾说,他喜欢能把智慧表达出来的人,喜欢在单位时间内表达最大化智慧的人。而听道正在做的是希望能够启发思考荡涤心灵催化反思与批判的智慧。听道正在做他喜欢的事儿,也是周围一些怀有赤子之心理想主义情怀的朋友想做的事儿。

Q:您觉得做好单场分享活动,从寻找好的讲者到后期活动执行,哪些环节比较关键?

A:一般来说,一场的好分享活动,比较关键的是需要寻找到好的讲者,挖掘、包装值得传播的思想。我们对话题的把握,一直希望嘉宾不要停留在“术”的层面,而是深入思考,达到一定的高度,比如有位讲UFO的教授,我们希望他不要只停在UFO上,最后他把题目定为’科学研究没有标准答案’。”

台上15分钟,我们“听道”团队有的时候会一起和演讲者“讨论”和“排练”好几个小时训练——说什么,怎么说;如何开场,高潮在哪,怎样结束,都需要精心策划。他们还必须承诺:PPT不能由助手代劳,非亲手做不可。毕竟“听道”的空间不仅在场内,更在网上。每个演讲者同时面对着5台专业摄像机。5个机位同时拍摄,是为了事后能剪辑出尽可能精彩的视频。

未来我们的希望的讲者也不仅仅是名人。不管是名人还是草根,只要他有足够新颖的思想,以及撼动人心的观点,都可来这一试。但前提是,你的观点必须是崭新的,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提起过、讨论过。我们不要陈腔滥调,要的是创新的思想。

Q:TED观察者曾表示,TEDx要很好的发展下去,需要“好”的听众,即部分精英阶层或有一定话语权的人士,那您认为听道的听众是些什么人?您认为听众对听道的期待是什么?

A:从我们的后台数据来看,听道现在的听众大多是公务员和公司白领,年龄多在30岁以上。从数据中的比例来看大约30%的企业人士,30%的专业人人士:会计、教授、媒体记者等,20%的公务员,10%的学生。在“听道”官网贴出报名表格的当天,便有不少人慕名而来,看一些观众填写的申请表格,也有一些CEO、教授级的听众,有些观众几乎可以直接到台上来给大家开讲座。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

听众对听道的期待也许是短小精悍、幽默的思想观点分享,能够适应都市人快节奏的精炼。在话题上,我们会为分享听众们关注的关于投资创业、职场发展等。另外,在精神层面,关注他们会遇到的社会问题:比如育儿、教育等,在心灵层面,对自我的评价和肯定等话题。

毕竟,这不是工作性质的政经类沙龙论坛,也不是找钱,找资源的创投见面会。我们听道只有关注听众们生活、精神需求,讲者分享的内容接地气、非官腔、非学术范,才能真正吸引听众牺牲自己休息时间,跑来听一场公益论坛。

Q:国外TED已经用赞助和会费实现可持续运营,那听道靠捐助和志愿者的无偿服务是否实现了可持续的发展呢?我们在听道网的官网上,看到正在筹备上海听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那未来公司与听道讲坛会是怎样的关系呢?

A:目前听道由上海市信息化青年人才协会、人民网华东总部、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等机构和部分热心企业家的支持下得以实现。演讲者无论明星草根均不收出场费。但我们今年第一场在梅赛德斯的活动就花了30多万,费用主要花在了嘉宾回来机票、酒店费用、场地租赁和现场设备租赁等上。目前,单场的活动有一些企业和个人的捐助,但我自己个人公司也贴补了不少费用来维持活动运转。

在未来,如果在讲者的分享内容日渐提高后,观众对这种形式活动有刚需时,我们也会考虑收取象征意义的座位费;在未来除了接受企业赞助外,也会考虑申请政府支持项目等。但听道的公益性、思想性、非商业目的是必须保证的。

在未来,我们可能建立2个组织,一个是公司,一个是民非(民办非企业)。上海听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用公司的身份来申请和运作视频ICP会比较合适,(ICP即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其必须具备的证书即为ICP证),而当我们需要组织一些线下活动时,用民非的身份来组织会比较合适,但是无论是公司身份还是民非身份做事,我们要坚持的是公益和非盈利,运用公司的运作来支持听道讲坛的可持续化运营,很有可能未来公司成立之后,没有做一笔生意,但成了是个只花钱的公司。(笑)

Q:那听道未来的定位和规划是怎样的?您希望听道倡导一种什么样价值观或者道?

A:听道未来规划,还是冲着要做成中国版的TED去的,为国人带去原创中文优秀思想观点。当然目前,听道只运营不到一年,我们还是先侧重把活动质量做好,通过积累到一定量的中文原创视频之后,我们也在考虑向传统媒体或者新媒体渠道上扩展我们的内容,在不久的某天,你也许就会在某个电视频道或者视频网站看到我们的听道。

我个人希望听道能够成为倡导多元价值观的平台,通过嘉宾有理、有据、有智慧表达出新观点、新想法、新发现启发更多人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保持独立见解的态度。毕竟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要么革命、**,要么“鸦雀无声”,三观太单一,但其实多元化价值观利于社会稳定,我希望听道能够成为传播多元价值观的平台。

(来源:中国三明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