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5456|回复: 0

[公益人物] 志愿者,最美的城市名片(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2 19: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海波:用爱点亮城市之光

文/本刊记者章爽

长白山、净月潭、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杀猪菜,说到这些你一定也和我们一样想到了那个美丽的城市——长春。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里,不仅仅有着人们熟知的农业、重工业,如今的长春,也有着年轻热情的新鲜血液——志愿者。而我们也采访到了一名志愿者组织的管理者,她就是长春心语志愿者协会会长于海波。

身患残疾用真心回报社会

于海波1970年10月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女孩,却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要经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之路。先天性脆骨症、脊柱侧弯并压迫心脏——这就是命运送给海波的第一份见面礼,海波因为这一病症而致残,从此只能生活在轮椅上。可生理上的残疾并没有让她对生活失去信心,她不仅自强不息,勤奋自学,更凭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多年来关注长春市贫困、单亲家庭孩子及残疾孩子的受教育状况,为他们提供了物质及心理上的全面支持。

于海波平时总喜欢和朋友们讨论一些公益策划,闲暇的时候就会读一些文学作品,有机会她更喜欢走出去旅行。她告诉我们,她已经做了17年的志愿者,现在是个全职志愿者。“作为一名志愿者,能感受到对服务价值的认同和不断创业的工作环境,能与好人为伴,多有向善心态,从中感到温暖,也看到自身价值的存在。”

志愿者组织是一个充满爱的队伍,同行的志愿者往往会给彼此带去很多的感动,他们彼此之间没有利益之争,目标统一。服务中看到需要帮助的人露出笑脸,那样的瞬间是最宽慰的。在于海波的回忆中,有这样一个感人的瞬间:一对小姐妹父母都是残疾人,在资助的时候她开玩笑的说:“我们从小学三年级帮你带到高三,找助学金,但是你们做父母的可不能放弃呀。”当这对残疾人夫妻第二个女儿也考上大学时,他们带着孩子的录取通知书。来告诉她,他们兑现了对她的承诺:终于把孩子都送进了大学……

志愿服务用爱收获成功

十几年的志愿工作不仅仅帮助了身边众多的困难群体,还让于海波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做志愿者这些年,最初从兴趣起步创办了机构,而现在是从责任出发要持续发展机构了。我们帮助的许多孩子,已经成为社会栋梁,孩子们心怀感恩,也许不是记挂我们,而是能把善缘播种下去的志愿者。”于海波告诉我们,一路走过的志愿者和员工,有的因为个人的发展选择了其它的职业或去了其它的城市,但是每当大家从异地到达长春,总要回来坐坐时,总觉得格外亲切,似乎,我所在的机构已经成了志愿者们在这个城市的一个家,一个牵挂。

而和每个志愿者一样,于海波也经历过一些“尴尬”的事情,做公交车或者外出的时候,都有人质疑地问,资助那么多孩子,那么有钱,怎么还坐公交,怎么还会买东西讨价还价?于海波想到这,只能无奈地笑笑说:“穷人做慈善,在别人的眼里是不大理解的。”在面对经济的拮据时,她会选择借债,用信誉保证,最短期内偿还,找支持伙伴,坦诚说出自己的需要。

一年又一年,海波从一部热线到现在的心语志愿者协会,这期间有过多少曲折,得过多少荣誉她自己都已记不清了,但是,每一个听过海波报告的人都会记得她精彩演讲中的感人故事,每一个听过她故事的人都会深深地被她对孩子、对教育的关注与付出所感动、所激励。如果,你问海波这么多年来,到底是付出得多还是收获得多,她会很幽默地告诉你:我的大脑空间不够用了,过去的曲折也好,荣誉也罢,都已经从记忆中删除。我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如何让所有孩子,无论他生活在贫困家庭、单亲家庭还是自身有残疾,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都能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国家栋梁!

于海波说:“公益在城市发展中速度太慢,软环境缺少培植,想放弃是在经济拮据的时候,能坚持是一直感动于志愿者的坚持和信任,还有帮扶人群的期待。”志愿者的忠诚和付出,体现了城市居民互助意识和对文明发展的向往。在海波心里,拥有爱是幸福,给予爱是快乐。而对于志愿服务,海波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她认为志愿服务应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不流于形式,不在于轰天动地,而在于点滴之间的积累,把付出和所得都看得客观自然。

当今社会,我们的城市中并不缺少志愿者,但往往都是要举办大型活动的时候,老百姓才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从海波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活生生的志愿者,她走到有困难的人身边,用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身边的人都感受到热情与真心。不论是海波还是我们,都希望能用点滴感动更多的人,让我们的城市志愿走入千家万户,让我们的城市充满爱。

王志强:用社工理念做慈善

文/本刊记者陈雪娇

郑州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面是古都开封市,南面的许昌市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郑州以面食为主,有蒸馒头、摊煎饼、油炸的菜角,郑州号称“烩面之城”,烩面馆遍布全市的大街小巷。每年举行郑州月季花会、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节会。这里生机勃勃、充满温情。这里的人勤勉、友善,他们就像郑州的市花——月季一般,平凡、朴实,让人心生亲近。

蓝天下携手同行

郑州四季分明,不像有的地方那样一年混沌着过。夏天热,但热得敞亮;冬天冷,但冷得干脆,一如郑州志愿者王志强的爽快性格。王志强是郑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大四学生,同时也是郑州大学启明社会工作协会理事长,利用业余时间做志愿者,已有三年时间。

2012年,王志强带领郑州大学“蓝天下你我携手同行”项目组参加了第五届谷歌杯益暖中华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历经预赛、复赛、决赛,凭借其公益性、创新性、可行性、社会效益、推广性等突出优势,从24000多个项目中获胜,并在2012年的暑假实施了项目。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最终要回馈社会,所以我选择做一名志愿者。这项工作,可以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理解他人,服务社会。”项目组长王志强说。

“早上7点30分,全体成员集合完毕,整装待发,40多分钟车程后,我们汇集于郑州市须水镇三十里铺村康教中心,紧张有序地准备着启动仪式的前期工作,从挂横幅、摆放桌椅、准备音响设备、装饰嘉宾台,全体成员互帮互助、协调统一,准备工作做得非常认真、细致、到位。早上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但雨神似乎被我们的执着、坚毅、无畏感动,天开始慢慢放晴,我们的脸上洋溢青春的激情、公益的暖流,对启动仪式的成功举办信心十足。”“蓝天下你我携手同行”的活动成员这样写道。

“近些年来,儿童福利院采用家庭寄养的模式以促进孩子的成长。但很多人都未曾关注儿童福利院寄养家庭存在的问题。如家庭寄养体系不成熟、寄养家长精神压力大、社会支持网络不健全等,这些都影响了家庭寄养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也是我们计划做该项目的原因。”王志强说。“蓝天下你我携手同行”项目采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方法进行介入,开展个案、小组工作,构建社会支持网络,进行社区宣传和社区大联欢,以解决寄养家庭遇到的心理压力大、社会支持网络不健全等问题。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在做“蓝天下你我携手同行”项目的同时,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社会工作科的包连云科长、祁志红老师从最初的策划到项目的实施,都给予了他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喜欢读书,思考,旅行,爱好象棋、军旗、五子棋、跳棋;酷爱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平日聚三五好友一起轮滑、游泳是王志强最大的乐趣。

“社工”之路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志强认识了奇色花的蔡蕾园长。1991年,蔡蕾不顾领导、同事、家人的苦苦挽留和劝阻,丢掉事业单位的“金饭碗”,毅然走上了民办公益教育之路。1996年11月19日,她在幼儿园创办了一个接收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部”,在国内率先开始了融合教育的尝试,开创了河南省融合教育的先河。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十几年的拼搏奋斗,使得奇色花福利幼儿园走在了全国融合教育的前列。她的故事让王志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郑州大学启明社会工作协会成立于2011年10月13日,是由王志强以及郑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发起成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生社团。协会秉承“公平正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服务社会”的理念,旨在发挥专业优势,帮扶弱势群体,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在团队的日益壮大中,他更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日益清晰自己未来的“社工”之路。

在采访过程中他三次提到“了解自己,理解他人,认识社会。”“我是学社会工作的,我非常认同它的价值理念,这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做志愿活动,很多人并不能理解,认为他们有病。“记得去年暑假在中原社区做‘阳光青少年之家’的项目时,公交车的乘客了解我们是在做志愿活动时,就说‘你们傻呀,做这个图个啥呢’。”

“当时的一瞬间觉得挺委屈的,但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从服务对象的生活经历、思维方式,所处的环境去想,就会理解服务对象的这些行为。”王志强说。

在城市突发性自然灾难中,王志强带领郑州大学启明社会工作协会成员进行灾害信息义务播报,组建义务救援队参与救援,灾害后期进行义务献血、募捐。

在王志强看来,志愿服务,每个人都可以来做,只要你愿意去行动;志愿服务,不会给你带来物质上的享受,但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志愿服务,一时可能改变不了什么,但坚持下去,终会有奇迹。而郑州市志愿者执着、专注,彼此之间友爱、互助的精神正体现了“博大、开放、创新、和谐”的城市精神。

“当你抱怨你没有鞋穿时,你应该回头看看,有的人没有脚”。在组织启明社会工作协会看望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后,他在博客中写道:“或许他长大以后,也不会再记得我们。或者说,注定我们就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过客。但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雨中漫步,突然想起,曾经多年前,你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影响了一个人的命运,微笑就浮上了嘴角,感到一种别样的幸福。”

志愿者与他的温暖城市

文/本刊记者耿春雷

“山区的孩子都很自卑。有次我们去一个学校,在那里开了一个班委会,会上分享别人的优点与缺点。其中就有一个孩子,力气特别大,爬树掏鸟窝样样在行,但就是爱打架、爱欺负人。为了给他做引导,我特意等放学的时候,带着他一起在桥上护送女同学过桥。”

“桥是山区常见的,用木头搭就,桥下溪水潺潺。刚开始他颇为拘谨,有些扭捏。但过去几个人之后,他开始认真起来,脸上展现出欢乐。过了两个月,我们做回访时发现,这个孩子已经完全变了,他觉得自己有价值了,不再欺负同学,而是保护同学。我没有问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样,但老师拉着我说,这个孩子比过去改变了很多。”

谈起志愿服务,来自贵阳的向鸿飞立刻向记者说起了这件令他感怀不已的事情。

麦田里的守望者

向鸿飞是贵阳一家汽车销售公司的老总,生意红火,生活安定。平常除了工作之外,他会跟朋友一起喝茶、打牌、看球。对于一般人而言,他或许算是人们眼中的成功人士。但他们不知道是,早在十年前,向鸿飞就已经是希望工程的志愿者之一。但面对亲身经历的事实与新闻报道的巨大差异,他开始反思、行动,并加入“麦田计划”成为贵阳组织者之一。

麦田计划成立于2005年6月16日,是一个纯民间助学团队,致力于改善中国贫困山区孩子的教育环境,包括为贫困山区中小学生提供读书资助、兴建校舍、成立图书室等。向鸿飞经常说:“在和孩子的互动中,我内心的浮躁会降低,当信任和信仰逐渐成为这个社会的奢侈品的时候,还有一帮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携手,守着那份善念。”

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向鸿飞一直抱定决心,做一个如塞林格那样“麦田里的守望者”。他对记者说:“北京、上海这些城市是后方,贵阳是前线。我们在前线战斗,少不了你们后方的支持。”很多素未谋面的网友,他们一批一批地把物资寄过来,但只见其声,未见其影。这种无言的、脚踏实地的行为使他颇为感动。

但他的行动不仅于此。因为贵州是一个贫困地区,这里汇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和公益组织。众多的力量,使许多贫困学生都能得到救助,只是在精神层面的关注还略显薄弱。向鸿飞认为,全国的爱心力量能够远距离提供物质援助,但精神援助则需有精力和时间的当地志愿者去做。因此不论走访也好、开公共课也好,他现在更多是关注农村孩子的心理问题。

“我并不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我觉得引导,尤其是精神层面的引导很重要,这比给他们几本书的意义要大很多。我想让我帮助的孩子和我一样成为爱的链条,而不单单是一个受助者。把爱的种子、爱的希望给他,让他能够传给更多的人。”

满城尽是绿丝带

“我们走访到一个学校,那个学校的校长说如果可能,就帮他们学校的操场弄一个水泥路和篮球架。我们帮忙把这个事情完成之后,我就和那个校长坐在操场上聊天。他是一个非常朴实的人,说自己清华毕业之后,来到这里已经两年了。我大吃一惊,问他为什么不留在北京。他说:‘我留下来是希望更多的人能走出去。’”

向鸿飞娓娓说着这样一件事情。他说:“我问那个校长,要是最终没有人能够走出怎么办?校长非常平静地回答:‘即使最终没有一个孩子能够走出去,我也不会后悔。当初我上学时,村子里几乎所有的人都你五块、我十块给我凑学费。这里是我的家。我不会离开。’”这些人才是真正的正能量,不仅是一个城市、也是一个国家最需要的能量源泉。

2008年,南方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雪灾,一时间许多城市的交通都陷入瘫痪。贵阳也不例外,因为路面结冰、太滑,很多人走路都有问题。当时贵阳当地的一个广播电台就发起了一个活动,号召有车的车主如果愿意帮助路上的行人,就在车头上系上绿丝带。这就是后来传遍大江南北的“绿丝带”行动。

这个活动一发起,贵阳市很多车,不论是私家车还是公车,都拴上了绿丝带。我一上街,只见满城都是绿丝带。不管你是什么人,老人或者小孩,只要你招手,绿丝带车都会停下来帮助你。让你感受到,你与这个城市融为一体的,让人觉得能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是一种骄傲。这是一个温暖的城市。

带着爱一路向前

十年过去了,十年中中国大地千变万化,但向鸿飞依然在坚守。他想过放弃,但最终没有放弃。虽然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有限,但一想到他的妻子、亲人、朋友,那么多人的信任和支持,就无法停下也舍不得停下脚步。

向鸿飞说:“家人从一开始就非常支持我,妻子甚至想跟我一起做志愿者,但考虑到家庭我并没有让她参与。”他认为做好公益首先应该照顾好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父母、家庭和孩子。然后在有闲余,有精力和物力的情况下来做。不一定到山区给孩子捐书、买学习用品才叫做公益。那样的话,我们每个人所能做得都不多。其实将自己的工作做好,恪守道德标准就是一种公益行为,比如饮食行业的人不要搞地沟油,当老师的不收红包把孩子教育好等。把自己做好了,再做志愿者。

“所有的志愿者都是爱的农夫,把爱的种子撒下,哪怕只有一粒发芽,只要能把爱传承下来,付出就是值得的。好人多了坏人就少了,除了抱怨我们还可以改变。我觉得做公益,不是我们很少的人去改变很多的人,而是很多的人通过去做很小的事,去改变更多的人。”

(来源:社会与公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